首页 再见,李秀玲 下章
第35章 啤酒抡箱
 再然后,她出来找工作,进了S市的舞厅,最后,她接上了“大活儿”丈夫对自己是不错。但一家老小得活着,处处都需要钱。再说,自己早就是个破鞋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从前那点破事儿,似乎被人给淡忘了。

 ***过年的时候,李秀玲又还上了一笔从远房亲戚家借的钱。拜安大妈所赐,楼下的老太太们已经把她的事儿传开了,她横下心不去在乎,只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趁着去小卖部买东西的机会。

 她把安大妈二闺女的事也透了出去。安大妈在楼下的胡同里骂了三天街,并且和所有的老太太都吵了一架,她倒觉得无所谓,安大妈骂她和骂自己闺女其实没有区别。

 她不在乎,她也不在乎。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着呢,无非就是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又不能少块

 年前丈夫以前厂里的几个老工人来看望了一下,刘哥也来了,他倒不是去要钱,只是年底下了,俩人以前关系就好。

 他去看望看望,还买了水果什么的一大堆东西。结果在李秀玲家楼下买烟的时候,遇见了安大妈。舞厅大年初四就开门了。

 左右她家也没什么庆祝活动,倒不如多跳一天舞,多赚一天钱,尽管许多人选择和家人团圆,但舞厅里依旧人汹涌。

 东北人过年无非三件事,喝酒耍钱走亲戚,年年如此,早就有人乏味了,对于李秀玲和其他女人来说,这倒是个好现象,外面冰天雪地的,哪有什么地方可去。

 这时候男人包都还鼓,大部分又都是喝了酒来的,赚起钱来那叫一个痛快。张晓芬倒是没来,听卢玉说,她回家了。天天有进账,日子就过得飞快,李秀玲感觉自己刚下羽绒服不久,身上的衣服就开始一天天见薄。

 张晓芬过完年早早就回来了,听说她俩那几天没少赚,大呼自己亏了,于是迅速的调整状态重旧业。一九九六年的替似乎比往年要混乱,天气预报里气温一天一个样。

 转眼到了五一,李秀玲又赚了几天好钱,她添置了两件夏天适合在舞厅里穿的衣服,既能凸显身材,又轻薄透气,领口也要稍微大一点,能沟。

 婆婆最近不太高兴,老赵的儿女不出意料的一致反对他们的事,不过老赵铁了心,据说要直接和婆婆领证去。

 关于他的身体,婆婆倒是没和李秀玲说,老赵每次都只能冲刺个二三十下,就会一败涂地。李秀玲只是赚着钱,除了家里日常开销,其他的就全都攒起来。

 外债还有两笔,其中老赵那三千元,已经明确表态不要了,但李秀玲不这么想,俩人真要有一天正式走到一起了,自己必须把这钱拿出来,要不要是老赵的事。

 但自己不能让婆婆有这个心理负担。现在就差刘哥这头的三万块了。刘哥感觉自己活的太憋屈。

 他年轻时招工进了变器厂,结果发现自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累死累活使劲干,要么不务正业混日子,反正工资都是一样的开。天知道那些使劲干活的人是怎么想的,但自己也实在不甘心就这么一辈子混下去。

 正好当时有个哥们倒腾磁带,从广东论斤称着买回来,到s市这边就三块钱一盒,他一琢磨,偷了他爸七百块钱,跟人家挤上了南下的火车。两天两夜的硬座坐下来,在上海又倒了个一天一夜的慢车,到广东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但这趟是值得的,他没选择磁带,而是背回来十五个杂牌随身听。到家去掉路费一算,卖随身听的钱刚好赚了本钱的一倍。由此他总结出一个道理,还上个狗的班啊!再之后的事就好办了,他又自己跑了一段时间,这其中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有两次还差点被当地人给抢了。都说东北人在南方横着走,天知道这话有多少水份在里头。

 后来在厂里办了停薪留职,资金渐渐充裕后,他就通过别人认识了一个s市直达广州客车上的列车员,跟对方谈好每趟带货的辛苦费,又和广州那边几个比较识的供货商约定稳妥。s市有一个全省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当初是从马路市场摆地摊发展而来,他在那里搞了个摊位,什么流行卖什么,就此摇身一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刘老板。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刘老板的名头是用多少辛苦换回来的。

 四年前他结了婚,他妈一心想抱个孙子,可一晃三年媳妇的肚子却动静全无。当年婚结的匆忙,俩人也没去提前做个婚检。

 结果时间一去检查,医生说他天生子稀少,活低。由此老太太四处给他求医问药,苦的麻嘴的偏方不知喝了多少,却一点效果都没有,他妈已经把心愿降低成了哪怕有个孙女也行,媳妇也渐渐焦躁起来。

 时不时的和他闹一场,最近还说要离婚。倒是医院有个大夫给他指了条路,可以去试试试管婴儿,但他自己的子恐怕是用不了,得用别人的,说白了就是“借种”

 他心里无论如何也过不去这道坎,自己就算没孩子,也接受不了一个自己媳妇和别的男人的血脉结合。哪怕是匿名的。媳妇也不同意领养,凭什么自己健健康康的,连想当个亲妈都做不到。

 尤其逢年过节,少不得要走走亲戚,每当这个时候他就最煎熬,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要问问什么时候要孩子,子硬勒着笑容含糊答对,回家就又免不了大闹一通,说他不是个男人,他下午没事,宁可在街边闲逛,也不愿意回家去看他妈和媳妇的脸色。

 他憋屈,真憋屈,冰凉生硬的马路牙子,在他看来都比家里沙发更让人舒服。眼看着天都暗了,已经快到了晚饭时间,他还不知道自己该去干点啥,忽然从马路那边走过来俩人,其中一个他认识,正是李秀玲,他掐掉烟头,朝她们挥了挥手。卢玉的丈夫打过完年就没来接送过她,好像是班上忙。

 忙忙忙,一个月赚那点钱还不够我一礼拜的,卢玉抱怨,她家和李秀玲家一半顺路,于是俩人下午散了场就一起去公站坐车。张晓芬倒不顺路,她住在另一个方向,那边城区老旧,租房子比较便宜。

 就是有点偏。李秀玲正走着呢,就听见有人喊她,马路对边有个人招了招手,紧跟着从汽车空儿里穿了过来,原来是刘哥。

 “你这是上哪儿去啊?”刘哥问。李秀玲给他介绍了一下卢玉,倒没敢说俩人在舞厅上班的事,只说是同事,一起下班。刘哥和卢玉也打了个招呼。她问刘哥:“你这个点儿在道边溜达啥呢?”刘哥也没好意思说自己的事,倒忽然问她:“你着急回家不?要不找个地方吃点饭去?我请客。这老也看不着你。”

 他知道李秀玲的婆婆在家帮忙照顾。人一憋屈,就往往想找人说说话,散散心。李秀玲有些为难,有心不去,欠着人家钱呢,直接推了不好。

 卢玉倒是往后退了半步,对李秀玲说:“那我就先走了啊。”李秀玲连忙拽住她,自己和刘哥俩人去吃饭,这算怎么回事,好歹多个人,都不尴尬。刘哥多年小买卖跑下来,倒也敞亮:“别介,既然是秀玲朋友,也一起去吧,给哥个面子。”

 就这样李秀玲找了个电话亭子,给家楼下小卖店的老太太打了个电话,让她帮着转告一声,自己晚饭就不回去吃了,卢玉说她不用,丈夫住在单位,平时只有婆婆在家,回不回去吃的没人在意。

 s市有个有名的老年面馆,拌架和抻面名声在外。近几年扩大经营,在全市范围开了不少分店,附近就正好有一家。

 刘哥本来是说要去好点的地方,架不住李秀玲不愿意让他太破费,直说就近去老年面馆就行。面馆环境一般,就是人多。

 仨人找个角落坐下,刘哥要了盘拌架,又把卤货凉菜什么的一通海点,倒也摆满了一小方桌,面馆向来都是小盘装菜,也不浪费,就是看着样儿多。

 又给李秀玲她俩要了两小碗抻面,自己接了一杯散白酒。卢玉也是个外向人,主动提出来陪他喝点,于是和李秀玲一人要了瓶啤酒。

 李秀玲不是不能喝酒。东北爷们的酒量在全国一直排在前列,其实并不太准确,一喝就吐,喝完就上树的东北爷们多的是。

 只是这个地区的人大多酒风比较剽悍,敢于二两的酒量喝半斤,半斤的酒量对瓶吹。往往气势上就把对手给震慑了,但东北敢喝并且能喝的娘们可是真的大有人在。

 看着千娇百媚柔柔弱弱,一上酒桌就白酒抡瓶,啤酒抡箱,再加上性格豪谈吐幽默,许多外地人往往都栽在这些女杀手的杯前,就是吃了情报不够准确的亏。

 李秀玲当年厂里聚餐的时候,也曾经人来疯和那些男工拼过酒,虽然最后自己吐的一塌糊涂,但当年变器厂的工人提起来也是要挑大拇指的,她只是看得出来。  m.nIudUnXS.CoM
上章 再见,李秀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