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青鸟飞了吗
最近食欲不佳,现在端杯牛
坐在屏幕前,想说说最近看的这本《青鸟》。
很长一段时间前读青年文摘时,《青鸟》在贝塔斯曼中出镜率极高。当时不以为然,因为对贝塔斯曼
就没好感。
《小王子》几乎也是那个时候就知道了,因为要看课本,所以对书籍已经淡漠了很多。上网之后,在北极星下载了一本,结果发现图片都是叉叉,当时怀着一种侥幸心态——没图片一定不好看,索
又放下了。后来几经朋友介绍,我也经不住好奇,就买了一本,在买《小王子》的时候,看见了《青鸟》,想起贝塔斯曼的火爆抄作,经不住翻了翻,因为几天前重温了安徒生,对童话有些兴趣,所以没犹豫就买了。
回来先打开《小王子》,很短的故事,用了一个大约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看完了。有些伤感,很孤独。一个在自我空间内很难找到共鸣的人注定孤独的生存在自己的世界。物
横
的杂乱与铜臭,或许也只有小王子那颗孤单的星球还保持本质的纯洁。大多数人的悲哀是纵容猴面包树无限的增长,误以为那是一道风景。而事实上,最有价值的是每天四十三次的
出以及花儿那“令人爱怜的花招后面所隐藏的温情”
由此说来,人享受的应该是生活本身,而不是
望的过程。
第二天我看了《青鸟》。起初的第一章并没怎么吸引我,因为我毕竟已不是孩子的年龄,对儿童感兴趣的言词已经不再过敏,不过还是耐心的看下去。跟着想象,跟着两个孩子的脚步,我好像也轻盈了起来。
死亡
“在世界上死亡是根本不存在的,生命时刻变换着新的形式,在不断的延续。当玫瑰花谢了,它献出花粉,孕育出新的一代,它的花瓣还放出芬芳的香味,使空气充满芬芳;虽然果树的花都会飘落,但花还会长出果实;美丽的蝴蝶还是丑陋的
虫变的呢。世界上什么也不会毁灭,所以没有死亡,只有变化而已。”
所有死去的人都因你对他深深的思念而更加幸福的活着…看到这些,我想到我的外公,我捧着书使劲的想他,虽然这样有些机械,但内心很快乐,想着他会因为我的想念更加幸福,心里很兴奋。我想我该常常的想起他,不只在梦里。
当然自然意义上的死亡是存在的,是真实的。但心境中的死亡并不是终止,它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另一种生存的方式,一种活在思念中的生存。看上去似乎是在说一种灵魂不死的假说,但究其根本并不是宣扬一种概念,而是更加人
化的淡化人对死亡的冷漠和恐惧,抑或是一种意识上的安慰与呵护,使生存更加多面和柔软。人若要让自己变得有质感,就会制造一些甘心被骗的假相抚平痛苦,这种假相并不会造成某种精神上的伤害,反而使幸福更加容易辨认。所以世界上没有
体的绝对死亡,只有
体的虚无。
幸福
在《青鸟》第五章——“享乐宫”中提到了各种幸福,并且说痛苦和幸福不过是很薄的一层墙壁相隔。而贯穿《青鸟》全篇的主线就是寻找幸福,当孩子们一次次弄丢青鸟,或青鸟死去,在每次悔恨的同时,幸福已经悄悄的隐藏在他们的心中。经历是一种财富,勇气是一种财富,爱是一种财富,幸福以他们为依托,他们是幸福的各种形式。然而孩子们并没有发现,并没有感觉到。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母亲对孩子的每一次拥抱,每一次亲吻,早晨的阳光,每一顿可口的晚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你在给予别人幸福的时候。你所要跋涉千里寻找的青鸟,不过是身边普通的鸽子,只是你没有可以看到幸福的双眼,看不到它真正的颜色。
那么你的双眼被什么遮挡了呢?人人都会说是
望、不甘、利益、标准还有早已被世俗
噬了的原本简单的自己。所以你看不到幸福便自然的走入了痛苦的辖地,因为痛苦总是很容易分辨的。既然人类已经聪明到如此的自知之明,为什么还每天抱怨幸福是别人的事。因为那颗心已经回不去了,追其根本就是一种懒惰于改变的放任态度。或许也跟这个社会的规则有关吧,规则总是冰冷而拘束的,犹如孙悟空戴的紧箍咒。规则一定不允许改变,只有适者生存的道理,那么放弃一种徒劳,去改变自己的那么一点点的价值观,或许就会收获很多惊奇。
事实上,把眼睛放平,直直的一面平面,展开,视界是很开阔的。幸福就是这样,当你放下来,稳下来,定下来,很容易就会尝到什么是快乐,很容易的就会称赞即便是寒冬的早晨窗上的冰花。一切都是心态在起催化作用,看你是否能够坚持而已。
合上这本小书,我整整的回味了一天,看到姥姥,使劲的抱了她,对母亲说“我爱你”这些举动简单而容易,但一定有些东西充盈着内心的
悦,没错,那就是幸福。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