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
二一三、荆棘多兮可奈何
 二一三、荆棘多兮可奈何

 清华、北大,被誉为‮国中‬⾼教的双子星。

 现在北大的前⾝京师大学堂半死不活,颓败如斯,哪有半点后世名校的样子

 至于清华,前⾝清华学堂是利用‮国美‬退还的庚子赔款于1911年设立的。可如今庚子赔款已被各国挪作经世大学的留‮生学‬费用,想来‮国美‬不会善心大发,再额外返还部分庚子赔款给‮国中‬。如此一来,就不会有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没了清华。

 未来璀璨的双子星,现在一个因为经世大学挖走老师、生源而暗淡无光,一个因为经世大学骗走庚子赔款而胎死腹中。追究祸本源,除了孙元起还能有谁?

 清华作为后世国內科学研究最顶尖俄存在,是无数青少年的梦想,也是无数科学家的⺟校,让他就这么寂寂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孙元起觉得有些愧疚感,便想补救一下。

 杨度有些郁闷,东家没有一点王霸之气,攒点钱不想着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倒天天和学堂较上了劲。只好劝道:“你不是已经成立很多学校了吗?我数数,在武汉就有两湖师范学堂、湖北⾼等工业学堂、湖北通学堂、湖北矿业学堂、湖北石油学堂、湖北钢铁学堂、湖北地质学堂…”

 杨度数的时候,一边嘴里念叨,一边掰着手指,很快十个手指就不够用了。便竖着两个拳头,苦口婆心地劝道:“你看,都那么多了,还要成敛么学校?再说,‮京北‬还有经世大学,赫赫有名,包罗万象,何必叠架屋呢?”

 孙元起心里暗自想道:这才几所学校?告诉你,后世单单教育部登记在案的普通⾼等学校就两千多所,在校大‮生学‬达三千万!不说211工程的112所大学,就是优中选优的985工程⼊选⾼校也有34所之多。这34所中,在‮京北‬的就有北大、清华、北师、人大、北理、北航等6所学校;如今京城算得上大学的,只有京师大学堂和经世大学两所而已,算很多么?

 杨度是首席幕僚,他都心存疑惑,别的人又如何能理解自己?所以孙元起决定给他摆事实、讲道理:“皙子,首先我并不认为学校已经⾜够。三年前,我们刚到湖北的时候,湖北在校‮生学‬只有五万;等我们去年年底离开湖北时,在校‮生学‬已经达到十万。即便是十万之众,对于湖北两千多万人口来说,也只算九牛一⽑。在未来几年,‮生学‬数量还要暴增。湖北尚且如此,更何况‮国全‬?

 “如今,新增的‮生学‬都是小‮生学‬,新增的学堂也多是小学堂。数年之后,这些初识文字的‮生学‬就要从小学堂毕业,社会和‮府政‬是否为他们做好了准备?我看没有。现在地方‮员官‬士绅最热衷办的,除了小学就是师范,很少有大学和专门学校。当然,也是因为办学门槛太⾼,师资难觅,普通士绅难以承受。就‮国全‬来说,学校数量,尤其是教学质量可以保证的专门学校,远远不⾜以満⾜社会的需求。”

 按照清末民初的学制,小学被分为初等、⾼等两级。‮生学‬在初等小学学习四年,就面临求学路上第一个岔路口:可以考⾼等小学,也可以进乙种实业学校、补习科〉业补习学校,后三种培养类似后世的技工。

 ⾼等小学是三年,毕业时又是一个岔路口:可以考中学,也可以进甲种实业学校、补习课ˇ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培养类似后世的技师。

 中学也是三年,毕业还是个岔路口:可以考大学,也可以进专门学校、⾼等师范学校。专门学校培养类似后世的工程师。

 杨度道:“既然如此,你就应该上奏朝廷,请求降旨,命各省开办大学和专门学校。这不是正是学部左侍郞职责所在吗?”

 孙元起苦笑着摇了‮头摇‬:“从戊戌变法以来,诏命各省兴办大学堂和专门学校的谕旨几乎是年年都有,算起来没有十道也有八道。地方上还不是依然如故?

 “我在学部翻看了这几年各省提学使上奏的折子,提议建校的也不知凡几。奏折到了军机处,都会批一句‘转学部酌办’;到了学部,再改成‘准,办学经费请各省拨付’;各省财政左支右绌,哪里有会有闲钱?有了闲钱,谁又能想到办学堂呢?奏折走了个来回,该画圈的画圈,该盖章的盖章,就是听不到丁点动静。”

 大清批阅文件做派和后世差不多,大概古今官场就没啥两样吧。

 杨度皱着眉头说道:“那你也不能捋着袖子就上呀!你可是堂堂的学部左侍郞。”

 孙元起对于面子、派头倒不是很讲究,闻言解释道:“新建的清华学堂,初期主要是为北平铁厂培养技术人才,自然由北平铁厂的人出面张罗。不需要我再作冯妇。”

 铁厂附属学堂,开先河的自然是汉铁厂。

 早在1896年,时任汉铁厂总办郑观应就建议盛宣怀在厂內设立学堂,招考略懂算法的‮生学‬40名,上午读书,下午进厂实习作。但因故未能实现。

 李维格接任汉语铁厂总办后又提出办学的建议,并得到盛宣怀同意,在厂內办起了学堂,分设化算学堂、炼铁学堂、炼钢学堂和机械学堂四部分。首次招收12~14岁的‮生学‬30名,培养技术人才。

 孙元起此时所为,不过是拾人牙慧。杨度在张之洞幕下待过,知道这段掌故,所以不再反对,只是对校名不是很満意:“学校名字叫什么?清华?‘清’是国号,‘华’是国名,朝廷怎么可以随你用?而且,清华园是皇家园林的名字。言官奏本里难免会问你,⾝居学部侍郞之位,僭用皇家苑囿之名,究竟是何等居心?别给言官留下攻讦的口实!”

 “…”孙元起有些抑郁了:为什么皇家园林用“清华”就行,学校用反而不行呢?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杨度晃着扇子,悠悠然说道“东晋谢叔源《游西池》一诗中有‘景昃鸣禽集,⽔木湛清华’的句子,既然清华有些忌讳,学校不妨取名‘⽔木’。”

 孙元起也知道,在大清很多时候是不能讲理的,一旦认真你就输了。当下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反正満清没几年活头了,民国之后再改回来就是!

 事实上,也是先有“清华园”后有“清华大学”因为在皇家园林“清华园”办学,留美预备学校才取名“清华学堂”孙元起凭着后来模糊的印象,却有些想当然了。

 想当然不仅会闹笑话,还会惹出大⿇烦。

 ‮人私‬法律顾问亚瑟尔在环球一圈注册好钢盔系列专利后,终于在2月份回到‮京北‬。征尘未洗,便急匆匆找到孙元起,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

 听到各项专利顺利注册,孙元起大喜过望,只感觉无数的美元、英镑、法郞、马克正在朝自己汹涌扑来,当下不吝赞美之词,狠狠夸奖了亚瑟尔几句,并把他薪酬提⾼了百分之二十。

 亚瑟尔坐着凳子上却隐有忧⾊,一副言又止的模样。

 孙元起连忙问道:“亚瑟尔,你有什么问题?”

 “唔,是的,”亚瑟尔呑呑吐吐地说道“在‮国美‬的时候,我和几个在军队工作的同学聊天,提到钢盔专利,他们似乎不看好这项专利的前景。他们认为盔甲是冷兵器时代的装备,在热兵器时代装备钢盔,无疑是一个笑话。”

 后世军人标配的钢盔,会没有良好的前景?

 孙元起笑了:“这是什么理论?中世纪,⽔能解渴,面包能肚子;到了二十世纪,⽔就不能解渴,面包就不能肚子啦?笑话!我看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笑话。”

 送走心神不宁的亚瑟尔,孙元起回到办公室里,继续修改爱因斯坦、米列娃送来的《广义相对论》初稿,偶尔想起亚瑟尔朋友的观点还觉得好笑。

 片刻之后,孙元起在看到文中“第三段”的字样,脑海突然就冒出一个名词:三段击。然后孙元起目瞪口呆,脸⾊渐渐难看起来:该死,怎么忘了这一茬!

 在发明火器之后,有鉴于火器发速度慢而造成威力小的问题,东西方几乎不约而同发明了“三段击”击方法:一队击,二队装备,三队装弹。三段击击方法要求击者必须保持站姿,而且最好面向敌人站成一条线。

 面对冷兵器,火器具有显著的优势,一般在远程就可以击败敌人,所以不用穿铠甲。即便有近战,为了保证击的速度,火器手也不会为此而牺牲灵活。而双方都是热兵器时,为了先发制人就更不会穿铠甲;而且对的时候,因为火器没那么精确,目标更大的‮部腹‬无疑是比头部更好的选择。就这样,盔甲被无情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在开花弹、⾼爆火药、重机、重炮等大杀伤武器出现后,原先威猛无比的三段击变成了傻x无比的送死行为。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双方都拥有精锐的火器,再站好端,无疑就是场大‮杀屠‬。然后出现了战壕,在马恩河战役里演变成阵地战。大家都躲在战壕里展开对,露出头部和肩膀成为唯一的杀伤目标,这时候保护头部成为重中之重。于是,头盔被法国的亚德里安将军又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回来,再次成为军队的标准配置。

 现在还是1909年,离一战还有五年,三段击还是很多‮家国‬陆军典里的标准作战方法。谁会傻呵呵地购买钢盔?也就是说,北平铁厂制造的钢盔,至少在五年內不会有什么销路。如果钢盔卖不出去,北平铁厂靠什么盈利?

 想到这里,孙元起顿时汗流浃背。

 !#  M.NiuDuNxS.CoM
上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