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刷亮的人性光芒
听周金华先生说,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文学还算很红火的时候,《银河》编辑部每天人
涌动,烟气腾腾,声音穿过办公楼的过道、楼梯,直到楼外很远的地方。听着的我,看着说着的他,一脸的幸福。言下之意,那个时代绝对是个美好的时代。当时在那里主政的梁俊明老师,坐在一大圈作者之中,谈笑风生,指点江山,应该也是很风光的。
我没有感觉到有多少失落。文学的边缘,我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能是文人治国、谋略至上的传统,文人的价值被无限地放大,地位也无限地被抬高,现在再回归于平常,很多人都不适应了。这个“很多人”不仅指文学创作者本身,也包括社会上对文学抱有期望的人,他们觉得应该文以载道,不断有可以影响、改变人的精神的文学作品,有可以呼风唤雨、掌握时代精神命脉的文学大师。然而,现在的文学作品大多转向了个人经验,写作好像也只是对生活的反复复制,意义从文本中走失了,这些文化人突然地就不再对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负责任了。很多思考都是一厢情愿的,包括上述这些认识。如果“人”的定义可以从特定的群体中抽象出来,那么个性之中都应该有共
存在,共
构成了人之为人的东西。我理解就是人
。毫无疑问,集体的人
仍然不能
离个体的人,不能虚无地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和构思之中。因此,个人经验值得尊重,文学作为人学,当然应该反映。也就是说,文学回归平常,关注具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梁俊明老师就有一颗平常之心,他的作品大多从具体的人的角度,对事情进行审查,然后再有文字的呈现。在这本《微笑着的乞丐》的散文集中,大部分的文章我在以前就阅读过,有不少还是他近几年写的,在《银河》上发表的,当然我要读得更加仔细。因为看重了具体的人具体的感受,能够落实到读者的日常经验感觉之中,因而,这些文字更容易走进人的心灵,有的作品读起来让人心灵震撼,甚至颤抖。像《寻找快乐老家》,像《千里走单骑》,像《永远的礼拜》,像《难得糊涂》,像《底线》,等等。特别是在阅读《那年,那月》时,在很多段落前,我止不住眼睛里蓄满了泪意。我虽然没有经历那个时代,但我相信它们是真实的,我在阅读中,不光是体会着作者的经验,更多的是自己心里有了反应,它成了我的心里经历,因而我会感动,甚而冲动。在这样的经历中,我不可能再怀疑个人写作的力量了,它是个人的,更是所有有真情实感的人的。因为作者进入了事物的核心,进入了他所描写对象的心里,把最真实、冲突最
烈也最能反应人
的东西给挖掘到并呈示了出来。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要一条,还是作者要有平常之心,甚至要有低于写作对象的心态,对它们保持足够的敬畏,你才会给予充分的尊重,你才能使之处于高处,向你源源不断
淌。我想到了“尊严”两个字。应该是尊严,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当我们居高临下地对待一个人的时候,很有可能因为你是当官的、你是社会上的权势,你处在高位你漠视了这个人的具体感受,你把这个人当作一个物,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物。同样,这个人呈现给你的也是这个态度。在他的眼里,你不是他的同类,你是领导,你是现在可以决定他存在状态的一个条件,他可以委屈求全,他可以退一步以求心里的海阔天空。如果你置换了位置,你从角色中换了出来,稍微有一点智慧的人,都能想象得到,人们会如何对待你的。尊严不分等级,没有贵
,不能明码标价。越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很有可能对尊严的感受更加深切,在争取和失去中更能强烈地突出人
。
梁俊明老师就能够屈下身子,不分尊卑地面对着所有的人,用文字挖掘和维护着这些人的尊严。比如乞丐。在《微笑着的乞丐》中有这样一段:“当你漫步在罗马、威尼斯、德国小城梅茵茨等许多城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乞丐们以各种技艺乞讨。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他们选择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活法,任何人无权干涉他们。他们做为社会的一分子,同样得到人们的尊重。然而在中国,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转折之后的内容我无需再引过来,相信很多人都有经历。不食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
,不去领殖民者发给的粮食,一直为我们津津乐道。之所以津津乐道,还是因为物质上弱势的这些人保住了自己的尊严,我们从他们的内心争斗中体味到了人
的光芒。我没有去过西方国家,我的认识也是从文本中、别人的讲述中得到的。我读到龙应台的小说《在海德堡坠入情网》中,那个
落街头的男子弹着一架遗弃的钢琴,周围围着一大圈子人在凝神聆听,他在众人的欣赏中才情飞扬,不亚于任何一场的专业演出,最后还居然得到了一个中年女子疯狂的爱情。一个乞丐一样的人竟然得到了尊重,拥有了足够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很有味道吧。我也很喜爱。这应该是一道很人
的风景。用我们现在很时髦的词,和谐!
有人进行拆字游戏,说“和谐”二字的意思“和”是“稻”在“口”前“谐”是“言”为“皆”和谐就是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说上话。我觉得这个意思好,吃饭、说话体现了人的基本属
,和谐强调的是众人,所有的平常之人,而且是内在的,而不是少数的、表面的。有此,社会之中所有的人都能有作为人而有尊严地生活着,每个人的身上都能体现出人
的光芒。这与梁俊明老师的写作态度正好吻合。
这大概才是这本《微笑着的乞丐》的魅力之所在,我同样喜爱。
2007、5、5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