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晓玲文集 下章
不能用近代的价值观看待古人
 王蒙近来出版的新书“不奴隶、毋宁死”引起很多争论,笔者认为:王先生主要是立场错误,混绕不同时代的人际关系,把自己近代人的观点和人生价值观强加在大约三百年前的古人身上,以至引起许多模糊的观念和错误的认识。王先生在著作中写道:“我读《红楼梦》,发现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看到了‘不奴隶,毋宁死’的一个又一个事实,包括像晴雯、金钏这样有头有脸的女奴,一旦被赶出贾府就寻死觅活的样子,她们都视不再当贾府的奴隶为奇大辱,都有一种‘不奴隶,毋宁死’的刚烈”对晴雯和金川的死,王先生作出如此的概括,反映了三个问题。

 一、混绕时代名称的差异

 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时代,古代和近代,都存在两大群体:领导者或统治者和被领导者或被统治者。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或者规律,无可抗拒和变更。对一个国家,总统、皇帝、主席只能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大家当首领;在一个企业或家庭,也只能有一个企业主或家长,永远不可能大家都是老板、总裁、老爷子、老佛爷。

 在旧社会里,作坊、商店和家庭中,把领导和被领导者分别称之为主子和伙计、仆人、丫鬟和奴才等;在现代社会难道就没有两者不同的称呼了吗?照样有!分别称:主人和佣人、保姆;或者长官和勤务员等等。因此不应该一概而论,采用阶级斗争的理论,把前者视为奴隶主,后者看成是奴隶。

 既然人类社会必然存在上述两种群体和两类不同的称呼,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它们之间加入人为的观念或者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分析;所以笔者认为:在《红楼梦》的贾家这个大家族里,采用阶级的观点进行分析是“阶级斗争理论”扩大化,耸人听闻、贻误视听。试问王先生:许多人都想到贾府当差,怎能说是甘当“奴隶”人格卑呢?照此说来,现在我国许多人都千方百计的往外资企业钻,是不是甘心充当洋奴,丧失国格了?显然这种理念是站不住脚的,是有害的。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的主子和奴仆之间的人际关系岂能与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人际关系划等号?以马列主义理论著称的王先生难道连这一点常识都没有吗?足见版税把他的视线惑到何等程度!

 二、散布人格低下的概念

 既然人类社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两大群体、那么这两大群体之间,一般来说并不存在王先生所鼓吹的:充当仆人、丫鬟和奴才就一定是品德低,不要人格,自甘堕落。这种观点正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的所谓“文人骨气”的翻版。

 笔者在拙文中提出:“不为五斗米折”不是“文人的骨气”;它的真正含意是两个:(1)要令文人弯“五斗米”是不够的;只要多给米,自以为清高的文人们不仅可以“折”而且还可以下跪和磕头!

 文人们最高的理想是挤进金銮殿,充当朝中大臣;这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大臣们每天早朝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在地上,对皇帝“三呼万岁”(天天如此!)。那就不止是大弯,而且是下跪,有时还要三跪九叩。这里哪有一点“骨气”!?为什么这帮高级文人肯下跪磕头呢?因为皇帝老子给他们的米多!

 (2)代表文人的穷酸习气。但凡高唱“不为五斗米折”的文人,他们家里不缺钱,有米下锅。当没米令孩子饿的嗷嗷直叫时,弯一下,就有五斗米,仍然不去折的只有一种人:他的心肠狠毒超过野兽!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为了臭面子和“骨气”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饿死而坚持不去“弯”还能算人吗?恐怕连当畜生的资格都不够!

 可见,把过去的人愿意去当仆人、丫鬟和奴才,和现在的人主动做佣人、保姆、职员,看成是不要人格、品德低下、甘做奴隶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不管是古代和现代,凡是去干这些工作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是自甘堕落、不光彩、有损自己的人格,也不会有自己去甘当“奴隶”的想法。

 王先生从政多年,难道你是心甘诚愿当奴隶几十年吗?当你退下来时,能说你因不能继续当奴隶而耿耿于怀吗?能说你没有“不奴隶,毋宁死’的刚烈”吗?王先生必然矢口否认,那么别人怎么就因为生存而参加劳动和工作就是甘心去为奴呢?

 即使在旧社会,主人、地主、资本家欺奴仆、长工和工人,都只是一部分人而已;用阶级斗争学说肆意夸大他们之间的奴役和迫关系,解释不了社会的实际现象。把这些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则是极其不真实的;那么,将它们用于过去的社会,难道就真实了吗?

 实际上,过去社会中,许多人去财主家帮工、并没有自损人格、低的感觉,就像近代人去公司和企业谋职和工作一样,都不应该像王先生那样,给他们戴上不光彩的“奴隶”的帽子。

 三、谋生方式岂能遭谴责和歧视

 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存在各式各样的谋生手段;只要不伤害他人、危害国家,就都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在这里没有高低贵、上等下等之分。在今天的社会里,干清扫工、掏大粪的人,并不是卑的人,更不是奴隶,那么旧社会里干这些行业的人难道卑了吗?就是奴隶?因此把到贾府中当小厮、丫鬟、嬷嬷等看成是奴隶,本身就说明王先生一直站在“万般皆下品”的立场上,歧视广大从事服务工作的人们;而把自己也是所谓的“奴隶”忘的一干二净,不过是高级“奴隶”嘲笑低级“奴隶”而已!

 就是真正的奴才,如古代的太监和家奴,他们对主子奴颜婢膝,有时不讲骨气,也不应当蔑视;即使是他们为了谋生存,保持既得利益,牺牲自己的人格、对主子胁肩谄笑,也不应该瞧不起;正常的态度是同情、谅解,而不是嘲弄;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不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奴才吗?

 根本原因是这些干服务工作的人并没有危害他人,比起那些高高在上、以权谋私、贪污公款、站着茅坑不拉屎的权贵和大人物来,要高尚的多。

 总之,在谋生的手段上,不存在等级的差别,更没有奴隶不奴隶之分,当然也就不能说谁高贵、谁低;只要是靠自己的付出来求生存,不打击和伤害他人,就应当受到尊重,无可指摘,绝对不能用阶级分析的理论去对待他们。

 至于王先生在“不奴隶、毋宁死”一书中,把金钏儿和晴雯的死归结与是因为当不上奴隶的结果,实在与事实不符。  M.NiuDuN xS.CoM
上章 安晓玲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