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立志传 下章
第二十章 要员
 杨洪森乔装改扮乘坐火轮亲自押送着军火和机械设备到达了安庆,军火那是闹革命用的,至于所带的机械设备均是杨庆从上海洋行订购用于纺织厂的扩大再生产。因有巡抚朱家宝的批条,再加上火轮上的美国星条旗,沿途通通的放行。而杨庆现在与朱家宝的关系非比寻常。

 杨庆与朱家宝合伙开了一家安庆商业银行,杨庆占总股份的55%,朱家宝占股份的35%,其余股东占10%,而朱家宝没有花一分钱就成为银行第二大股东。

 为了给朱家宝的政绩添砖加瓦,杨庆更是为朱家宝大搞形象工程和民生工程,筹建了安庆电力公司、安庆自来水厂,出资修建安庆城内第一条水泥马路,兴办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杨庆的这一系列行动为朱家宝博得了不少声誉,而朱家宝则对杨庆鲸国有资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庆以查收机器之名至码头密会杨洪森,两人相见之时杨庆颇为激动。

 “同志们都盼着你早一天从回来,现在你可终于回来了。”杨庆这二年可是越来越成了。

 “在沪因为工作交接,购置联系运输军火,耽误一段时间。”杨洪森轻拍着身边的箱子“这是第一批军火,陆续还会有军火运至安庆。”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行动。”杨庆道。

 杨洪森伸出了四手指“时间很紧啊!我必须要与吴见个面。”

 “我来安排。”

 杨洪森与吴见面后,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向吴传达了槟榔屿会议精神,并要求安徽做好起义的准备,杨洪森把吴挤到了身后,亲自主持安徽起义工作,整个筹备工作在2月中旬全面铺开。

 原订划广州起义成功后,黄兴率部进入湖南,赵声率部进入江西,他杨洪森在安徽发难,三路大军汇合后与江苏柏文尉一起取南京。

 在安徽杨洪森与吴的任务便打下安庆,安庆城现在已经成为了安徽省内无数革命者心中的疙瘩,如何夺取安庆成为此次起义的焦点。

 杨洪森的计划先在皖北发难,把安庆及安庆周边的清军给调动起来,然而新军趁机拿下安庆。吴支持他的计划。那么就只剩下谁去皖北,吴主持新军工作他是不能去的,那么这个重任就自然落到杨洪森的肩上。

 他并没有去合肥,而是先去了霍山,霍山的革命基础好,不但县令刘继昌是自己人,就连整个霍山营都是自己的,再加上大别山的落草的会、周边的民团,这里的进社的革命力量十分雄厚,这是杨洪森决定在霍山而不是在合肥发难的重要原因。

 带着朱家宝的批条杨洪森押着军火在数天后来到了霍山县城,为了避开清廷耳目杨洪森住进了刘家庄。

 “同志们好。”杨洪森与刘继昌、郭明远等人亲切握手,这些人都很激动,尤其是刘继昌。

 刘继昌、郭明远向杨洪森简单介绍一下到会的诸位同志。

 杨洪森与他们见面后,又把马来西亚那个会的精神传达了一遍,接着拿出了孙中山的“亲笔书信”与陈其美给他的信不同,这封信是真正的伪信件。

 郭明远、刘继昌拿着孙中山的“亲笔书信”看着一句句勉励他们话,泣声泪下。那些就算不识字的也拿着信相互传看着,很多看到信后都十分的激动。会上杨洪森进一步向在座的同志传达了同盟会机关关于起义的具体的安排。自3月14至3月18,杨洪森在社团内连续做了四次动员大会,为了进一步扩大的起义的影响和声势,杨洪森邀请会的首领商讨起义事宜,李俊生、王青山、钱瑞堂等会首领纷纷下山商讨起义的事宜,经过磋商,他们共投杨洪森为龙头大哥,定于4月8一起发难,推翻满清。

 初定的时间,确有抢四月广州起义风头之嫌。而原订起义虽在4月8,实在3月25起义实际上就已开展了起来。李俊生、王青山、钱瑞堂等帮会中人纷纷所率的纷纷下山一时聚众达三、四千之多。

 霍山县令刘继昌为维护本辖区安定团结,调霍山营一队进驻麻埠,并向六安知府报告了当地的“匪情”恳请六安营来霍山县助剿,六安知府紧急派兵前往助剿,同时致电巡抚朱家宝。

 第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成功将六安营给调了出来。

 大批民军有的手持刀,有的拿着旧式的火器,都明目张胆的整编训练,这也引起了驻霍山侦探们的注意,不过他们也就是注意,这些为数不多的侦探很快就被镇了。霍山县境内忠于清室的乡绅和官员,希望刘继昌赶紧出手,否则不久之后必会发生民变了。

 刘继昌借口会聚众滋事,阴谋叛为名,扩编霍山营,郭明远所属进军游击队借机开进霍山城。为了进一步增加“清军”的实力,刘继昌征召各地‘团练’至霍山。

 3月27,杨庆将军火及弹葯陆续运至霍山。

 3月28,杨洪森与郭明远、罗瑞、蒋斌等人对霍山营进行改变,成立了进军第一团,团长郭明远、副团长罗瑞、政委蒋斌。全设步兵三营、炮兵一营(12门克式37炮)、骑后一营(马273匹)、机炮二连(10马克沁重机)、辎重一连、特务一连,通信一班、医护一班,全团整编后约2500人。

 期间,霍山县内的地主大户也纷纷捐款,请刘继昌出兵平,刘继昌以六安营军马未至予以婉拒,不过了安抚那些忠于大清的乡绅,刘继昌府衙之内设宴,酒过三巡,对这些死人不住地吹嘘着“诸公无需担心,可灭。”

 民军在这段时间发展很强劲,李俊生、王青山、钱瑞堂、李虎人四路人马中颖而出。李俊生所部原先不过六百人,近来已扩充至六千余众,翻了整整十倍,而王青山、钱瑞堂、李虎等也都相继募得四千、五千兵马,一时霍山境内民军达到二万余众。

 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武装上的绝对劣势。

 民军装备本就低劣,再加上如此扩充,致使刀、都装备不齐,只能以木充数,军队之中更有无数老人、孩子、女人,他们参加民军的目的只有一个—‘填肚子’。

 杨洪森遂将李俊生、王青山、钱瑞堂、李虎四人请至霍山。

 其实,就算杨洪森不请他们,他们也会来的,他们需要粮食、饷银以及武器。

 不过,他们一到,杨洪森就泼了他们一头的冷水。

 “裁军。”李俊生、王青山、钱瑞堂、李虎四人眼睛瞪的比牛眼还大。

 “不错,去老弱留壮,按一个团的编制,控制在2000-2500人,我会从一团抽调军事干部给你们,另外我给你们每个团补充马克沁机关炮1门、瑟钢100枝,你们都说说吧。”

 李俊生、王青山等人都很清楚,部队扩充的是厉害了一些,不过招募容易,遣散难,李俊生是四人中年纪最大,资格最老、辈份最高的,他首先道“将这些人遣散容易,但总要给他个活计啊,他们可都是没有活路了才投我们,今我们将他们遣散,断了他们的生计,是会出子的。”

 “安置的问题各位不用心,自有刘继昌负责,你们要抓好部队,要形成战斗力。你们回去后,我只给你们二天的时间。”杨洪森的口气不容一点商量。

 李俊生了一口杆烟“只要总指挥能把他们安置好,我到没有意见。”

 “你们不用多想了,目前我们人多少,打仗还要看这个。”说着杨洪森把间自来得掏出来重重的摆在了桌子上面。

 李俊生没有做声,收起烟杆,在鞋帮子上磕了两下“总指挥的意思老朽明白,这年头人多未必就能成事,打仗还是看这个。”说着把杨洪森的那把自来德给摸了过去,爱不释手的在手中摸了起来。

 其余三人见状也是频频点头。

 杨洪森大笑道“大家一去出去看看我为诸位准备的家伙吧。”  m.nIudUnXs.CoM
上章 民国立志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