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说好久没见了
元旦过后就到了一学期一度的冲刺阶段,划重点,头悬梁,锥刺股,就这间隙,我还忙里偷闲地见了两次沈
茹。倒不是我发神经。
而是她托人带话来约我们谈谈录音规划书问题。第一次是刚到半
没两天,大波拉我到某城中村的几角旮旯里吃了顿狗
,酒
正酣,他告知录音的事有进展了。
我以为可以录音了,不想他命令我第二天往三角楼去一趟。至于为什么是我,他的理由是上次规划书是我
的。没有办法,我只好跑了一趟…不过话虽如此,咱也未必多不情愿,倒是大波,牛牛被我拽了去,他说要因此挂科延误了毕业,他定将捏爆我的蛋。
太残暴了。沈老师在办公室候着,白
衣下的曲线生动得近乎完美。见我们进来,她便直奔主题,期间,时不时地。
她要在手上的白瓷茶杯里抿上一口。搞不好为什么,那个动作很吸引人,我难免多瞅了两眼。于是很快,白
衣问我们要不要也来一杯。我忙红脸摇头,但还是问她喝的是啥。“花茶,瞎弄瞎喝。”她笑着说。
“养生茶,美容养颜。”一直闷声不响的大波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瓮声瓮气的(他老肯定用了鼻腔共鸣)。老实说,吓我一跳,但也提醒我第一次注意到了沈
茹的年龄。
是的,从履历看,这位副院长怕是比老贺还要年长,但人看起来比母亲都要年轻。我不得不想到了一个词:驻颜有方。谈话很愉快。沈老师说她虽没听过我们几首歌。
但只看歌词就知道我们还是可以的。可惜这规划书实在谈不上什么“规划”所以,她给我们提了好几条建议。轻松的氛围中,鬼使神差地,我突然问她跳的是啥舞。“啥子?”杏眼眨了眨,樱桃小嘴轻薄红润,陶瓷茶杯在手中灵活地转了转。
没有半点犹豫,我按着桌角扭
,学了下印象中的某个动作。我也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这么夸张。白
衣就笑了起来,小手掩着嘴,茶杯都差点打翻,她说那叫bachata,翻译过来就是情人之舞,一种南美双人舞,在国际上不流行,在国内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她也是在英国学的,这几年得闲一直在推广这个舞蹈,当然,碍于国内环境,收效甚微。“这个舞吧,
好的,”她说“有空你们也可以学学呀。”打三角楼出来大波骂我是不是吃屎了,这么
。
这个我也不清楚,甚至对此,我的惊讶程度并不亚于他老,不过我还是两手捧
笑着颠了颠,就像那里真长着两坨
。大波“
”了声就走了。我问规划书咋办。
他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让我自己搞定,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二十来首作品中挑几首精品很轻松,但要挑十一首差不多的,那就难于上青天了。
我们讨论过两次,也没拿出什么好主意,规划书只能一拖再拖。此种情况下,陈晨便作为一个信使出现了。
这是北国一年里少有的无球可打的日子,那几位老乡我也是许久未见,那天晚上陈晨直接现身于宿舍门口,和李阙如一道。我当然很惊讶,甚至有些窘迫,后者或许要归功于暖气中令人忧伤的脚臭味,他开门见山说节前就能录音,过完年录音室怕还有其他项目,所以…
“规划书啥的你们啥时候能搞定?”想都没想,我说第二天就能搞定。于是他就替我约了个时间。
他妈的,真是谢谢他了。第二天临行前我给白
衣打电话确认了下,她说:“行,你来吧。”结果到了三角楼下,一眼我就看到了陈晨。
他穿了身曼联的冬季训练服,两手
兜站在正门前,像个吉祥物。搞不懂这是过于热心还是咄咄
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要录音呢。
在通往沈
茹办公室的漫长旅途里,我俩也没说几句话,于是古老的木质地板呻
得越发夸张。有那么几次我甚至觉得再这么一脚下去。
我们定会在猛然出现的窟窿里应声坠落,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结果,我试着找了好几次话头。有一次我问那辆保时捷咋样,他说:“还行啊,你要不要玩玩?”我赶忙摇头,他说:“真的,不开玩笑。”
起码看起来很真诚,但我真不知说点什么好。对修改后的规划书沈
茹还算满意,不过鉴于她并不熟悉我们的作品,满意不满意的,都是虚的,这一点她也不否认,她说她不了解我们的音乐。
但她了解小样“小样就是
萃,要猛一点,不要考虑什么多样化复杂化系统化,不要考虑旋律,拿出你们最有特色那部分就够了”
老实说,受益匪浅啊,哪怕我自诩听过上百张国内外各
小样…这等见识怕是超验的,后来沈
茹说:“你俩都是平海的吧?”她面对我。
但谈话对象显然也包括在一旁沙发上埋头抠手机的陈晨。我不明所以地应了声,愣头愣脑的,而陈晨只是抬头往这边瞥了一眼。“噢,老乡。”沈老师笑了笑,用四川话说道。
陈晨没吭声,我也不知说点什么好。想了想,我说:“咱们学校平海人
多的。”“是吧,咦…”白
衣抿口茶,猛然单手叉
了
,语调随着起伏的曲线一并上扬“对了,那个…那个张老师是你妈吧?”
“啊?”“张凤兰,搞剧团的,凤舞剧团那个?”只觉玲珑的白色曲线在眼前不断放大,好半晌我才点了点头。白
衣馨香扑鼻,笑容可掬。
陈晨又往这边瞥了一眼,旋即注意力就回到了手机上。这位疑似多动症患者不间断地抖着他的长腿,显得无比怪诞,纳闷的是现在我才发现,他的中分头更长了,娘们儿一样贴头皮捋在耳后。
这样一来那张瘦削的脸便越发显得苍白,虽然知道不应该,我还是情不自
地想到了陈建军,冬日开始变得炎热。“
好的,民营剧团,艺术剧团,你妈也是个女中豪杰。”“你咋知道…咋认识的?”我只能笑。
“该认识自然就认识了,打听得
细!”白
衣手捧茶杯踱了两步,笑笑“录音这事儿先就这么定啦?有啥子补充的,咱回头再说,毕竟这试考啊,乃当头大敌。”
沈
茹说的对,每逢此时节,傻
们个个学得昏天暗地。我要是老天爷,定会为之
月无光。令人意外的是,考前一周,母亲来了一次平
。也没提前打招呼。她径直打电话来让我喊上陈瑶,一起吃个饭,在我们夜以继
地与寒冷和崭新的教科书作斗争的过程中,这样的一顿便饭无疑比家电下乡还要温暖人心。
还是那家川菜馆,老贺也在,这倒没多让人吃惊,但当老贺
着一口沈
普通话笑眯眯地问我复习得咋样了时,一道阴影还是不免袭来,我甚至没骨气地想,倘若私下单跟老贺套套近乎,没准儿能(否)套点题出来。
当然,想想挂科的李阙如,瞬间一切都变得简单明了起来,饭间我问母亲干啥来了,她说还是学校那点事儿,戏曲老师没啥大问题。
现代艺术老师还差几个,这个师资问题开
前就得搞定,不然秋天正式开学就有的哭了。顺嘴我就提到了沈
茹,我说:“俺们学校有个艺术学院的老师认识你,吓我一跳。”
“噢,”母亲抿口橙汁,脸蛋红扑扑的“就是请人家帮的忙。”“谁啊?”老贺问。“咋认识的?”我问。“上次给你说那个,一个姓沈的副院长,”母亲面向老贺。
在我犹豫着是否该把自己的问题重复一遍时,她总算转向了我:“就平
一个戏曲届的前辈,也是人托人,七拐八绕的。”“哦。”“你看办点事儿难不难?”
母亲笑着给陈瑶掇了两筷子青菜“快吃快吃。”最近母亲脸色不错,我祈祷家里那些破事能够早
过去,就像瓦刀抹平砖
。
至于母亲有没有搬回去住,我不知道,也没机会问,当然,说说而已,即便真给我与母亲独处的机会,我也拿不准自己会不会问。
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所能找到的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好方式。至于论文项目,前期材料已整理得差不多,老贺就相关专题罗列了十来个选题,她的意思显而易见:所有参与此项目的人,谁也跑不掉。
元月25号,也就是腊月16那天,为期三
的期末考正式开始。考完行政法的那个阴沉下午,我到校门口的农行取钱时,竟然碰到了梁致远。老实说。
在这一年的某些时刻我时常会想起这个三千张老牛皮,但就这么陡然相遇,我还真是吓了一跳。粱致远穿了件藏青色的商务羽绒,和这硬邦邦又黏糊糊的天气一样。
看起来颇为臃肿。因为戴着帽子,我也猜不准他的大背头是否如以往那般一丝不苟,不过灰条纹围巾下的白色衬领隐约可见,它和黑框眼镜后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起告诉我,这人还是梁致远。冷清清的大学城街道上,两人都愣了下,但还是他先开口了,他问我还没放假呢,我说快了,他说好久没见了,我说是啊,他问大冷天儿的出来干啥,我实话实说。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