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代宫廷艳史 下章
第87章 可以福寿绵长
 倒刺沙冷笑道:“我好意通知诸位大人,圣驾已于‮夜午‬之时召集御林军队和扈跸的文武,同正宫皇后、两位贵妃一同启行。

 因为要赶赴上都另有特别要务,所以匆匆登程,未曾宣示行期,满朝臣僚都不知道。我因蒙皇上特降密谕,留守京师,才有这个消息。

 但也在御驾临行之时,始能知道,并非早得消息有意隐瞒,不使诸位大人得知。”众大臣见倒剌沙正言厉,侃侃而言,料想此事必非虚假,一齐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呆呆立着,不得主意。

 张珪此时也知倒刺沙并非戏言,只得陪笑说道:“老夫秉率,刚才语言之间多有开罪,左丞万勿介意,只是皇上前巡幸上都,圣意还在行不行之间,因何昨夜忽然启跸。

 并且携了正宫皇后和两位贵妃一同前往。左丞即奉谕旨留守京师,京必深悉内中的原因,何妨说于我们知道,免得大家狐疑不定哩。”

 倒刺沙道:“老平章何用疑心,我早就声明在前,皇上临行之际方得消息。至于圣驾何以忽然于夜间突赴上都,并携带皇后、贵妃同行的原故,实在毫无影响,绝非有意谨守秘密,知而不言。

 况且留守京师的人,也不止是我一人,还有旭迈住、燕帖木儿和老平章三人,也有旨意留守京师的,不过这道旨意乃是命内监密于我,命我今在都堂宣示的。刚才因老平章到来,诸位大人忙着要看奏稿,不及宣读上谕,此时已经空闲,待我宣读便了。”

 说着,请过泰定帝的手谕,一字无讹地宣读了一遍,果然是命倒刺沙、旭迈住、燕帖木儿、张珪等留守京师,并有一行附注道:“皇太子与正宫皇后及两贵妃皆随朕同赴上都,在京诸臣应小心谨慎,恪守尔职,俟朕回京之时自有升赏。”

 张珪和满朝大臣听了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一齐面面相视,不得主意。大家默默无言地停了半晌,还是张珪发言道:“圣驾虽赴上都,我们的奏章仍应会衔入奏,能邀圣恩俯允逐条施行,乃是国家之福,社稷之幸,即使圣上不允施行。

 或且有什么谴责罪戾,也是尽我们臣子之心。我打算就此追踪圣驾,赶往上都,亲自递呈,好在留守京师的责任还有倒刺沙等三位大人在此,可以无甚忧虑。”

 诸大臣闻得此言,尚未回答,宋文瓒早已从旁说道:“老平章此疏大为小人所忌,唯恐递将入去,被内臣等从中阻隔,倘若亲赴上都面陈此疏,那是最妙的了!晚生不才,愿随老平章一同前去。”

 张珪道:“得你同行,那是好及了!奏稿虽具,尚未缮写,誊清一事要费你的心了。”宋文瓒道:“誊写奏章,晚生理当效劳。

 只是此奏既由诸位大人会衔,须得在此写好由诸位大人签了名,携带前去,便可立即进呈。倘若到了上都再行誊写,还要送回此处签名,那就未免太费周折了。”

 张珪连连点头道:“此言甚是!便请大人速即誊清,到了明请诸位大人签名,由老夫携往上都,面奏当今是了。”商议既定,百官各自散归,宋文瓒也回到寓内,连夜将奏章写好,并将会议各官的职衔一齐写上。

 到了次,请众人署了名,便同张珪驰赴上都。既抵上都,方才卸装,张珪已是急不能待,袖了奏疏,入觐泰定帝,当面递呈。泰定帝展览多时,心内似乎有些感动,沉了一会儿,说道:“平章且退,待朕细阅之后,择要施行。”

 张珪闻谕,不便多言,只得告退出宫。待了两,并不见泰定帝有甚旨意下来,心下很觉烦闷。却值宋文瓒前来谒见,张珪对他说道:“我们的奏议,共有数条,皇上看了之后,好似石沉大海,杳无信息,一条也不见施行。难道就此罢了不成?”

 宋文瓒道:“老平章何不再行觐见,请皇上宸衷酌行,以除弊政呢?”张珪点头称是。次,又入宫见驾,泰定帝不待他开口,早已说道:“老平章的奏疏朕已阅过,此时朕在上都未便有甚表示,待返京师自有道理。”张珪不便再奏,只得退了出来,知道泰定帝无意用他的条陈,所以把言语来搪他的,心中十分不乐。

 其时御史台臣秃忽鲁、纽泽等忽然上章奏称,灾异屡见,都是辅臣失职所致,宰相理合避位,以应天变,可否出自圣裁,命廷臣休致。并言臣等为陛下耳目,不能纠察吏,慢官失职,宜先退避,以让贤能,方足以禳天变而消人祸。

 泰定帝见了此奏,虽也是仍照老例,还他个留中不发。张珪早已知道是之臣因自己直言诤谏,触犯时忌,故借天变发生,相臣理应避位的故事来排挤自己。又因泰定帝不肯施行所上的条陈,早已心灰意懒。

 如今再经台臣一加排挤,料想时事万不可为,不如早些儿见机乞老引退,倒可以逍遥自在,过几年快乐日子。因此拿定主意,托称老病,上表辞官。泰定帝却下诏慰谕,命他入见之时免去跪拜,并赐小车,得乘至殿门之下。

 张珪见朝廷恩礼优渥,未便再乞休致,遂又上疏,请圣驾启跸还京。泰定帝仍是置之不理,并且叠下两道上谕:一道是言赦前之事,一道是将赦前藉没的家产一概给还。

 这两件事,都是张珪前奏中所竭力排斥的,现在泰定帝非但不施行的条陈,倒反将他所反对的事情设施起来,张珪如何忍耐得住?

 便又上章辞职。泰定帝还不肯允其所请,只命他在西山养病,并加封蔡国公,知经筵事,别刻蔡国公印,作为特赐。

 张珪遵旨移住西山,见时事非,重又上疏乞退,方蒙允准,始能解组归里,得遂初服。不料没有多少时候,泰定帝又思念及他,召他商议中书省事。张珪如何还肯应征,力陈疾病深沉,不能就道,恩准告免。

 直至泰定四年,卒于里第,遗命上蔡国公印。泰定帝得知张珪已死,也十分惋惜,赐祭赐葬,恩礼很是隆重。看官,你道泰定帝对于张珪,既不用他的言语,又为何叠加恩礼,做出那假惺惺的态度来呢?

 原是张珪是弘范的儿子,字公端。少年时候随其父弘范灭宋,宋礼部尚书邓光荐赴水殉难,为弘范所救,待以宾客之礼,命其就学。

 光荐乃以平生所学着成相业一书,授其诵读,因此成为文武全才,历事三朝,声名卓越,要算元代中业的一位纯臣。泰定帝因他勋业资望极为隆重,不得不加以恩礼,以示优异。

 其实张珪乞休离朝,泰定帝好似去了束缚一般,哪里还真个要他前来?那不准告退和屡次征召。

 不过是故意做作,遮掩耳目罢了。闲话休提,单说朝廷之上,自张珪乞退之后,少了一个诤谏之臣,泰定帝更加一无顾忌,沉

 朝政皆为皇后巴巴罕一人所专擅,买卖官爵,公行贿赂,泰定帝好似木偶一般,朝罢无事,除征歌选之外,又去佞佛端僧,弄到了身殁上都,连皇后、太子也不能还京。未知泰定帝怎样佞佛,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张珪辞职之后,朝廷少了一个直臣,泰定帝更加没有顾忌。朝罢无事,除了饮酒渔以外,还要一意佞佛。每作佛事,必要饭僧数万人,赐钞数千锭。且命各行省建筑佛寺,每建一寺,必要雕玉为梁,刻金作像,所费不其数。

 皇后巴巴罕只知擅揽政权,泰定帝佞佛正合其意,非但不加谏阻,倒反怂恿着他崇信僧徒,供奉佛像,没有工夫与闻朝廷大事,方好从中弄权。

 因此,宫院里面从皇后巴巴罕以至一切妃嫔宫女,好似着魔一般,都在帝师跟前受戒。据说受了戒以后,不但四季平安,无灾无害,且可以福寿绵长,永享富贵。  M.NiUDuN xs.cOm
上章 元代宫廷艳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