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二十年光阴以及可能性的未来
他走进那所省重点高中时只有一个人,背着简单的铺盖衣服生活用品,带着一身洗不去的泥土气息,没有人送也没有人接,孤独地孑然。
他是从乡下考进城的孩子。临出门那天乡亲们为他摆了一桌酒,杀了猪,大家都说农村孩子有出息多么不易,要他好好读书给家里争气。
他就是这样进城来的。背负着一些承担不起的诺言。他觉得没什么,没有希望和梦想,仿佛理所当然。面对着都市的喧嚣他并未表
出软弱,他说谁怕谁。
第一天上课点名时他说话就有点不顺畅,太紧张的缘故。毕竟是初来乍到的孩子。但他还是听见有人在笑了,小声嘀咕:乡巴佬。他有点点的失落,但初始的新奇很快取代了刹那的寂寞。他心想乡巴佬又怎么了,一样的人,我不一定比你们差多少。
抱着这种心态他就很容易在陌生的地方过得很好了。渐渐地他习惯了这种生活。
他还认识了两个朋友,不多,两个却已足够。朋友之一琪,学校乐队的贝司手;另一位明,理科尖子,公认的帅哥。
他们并没有把他当作特别的人,于是他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从他的朋友那里培养了良好的兴趣,这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他就义无返顾地扎了进去。明是文学爱好者,他从他哪儿看了不少的书,巴金雨果尼采三
村上
树杜拉斯。琪则使他认识了现代音乐,摇滚,那些透过喧嚣出来的寂寞声音。在他宿舍的
上摞了大堆琪借给他的唱片,朴树黄磊孙燕姿刘若英麦田花儿还有H·O·T。于是在他寂静的夜晚空气中也会有音符碰撞的轻响。
他们常常谈论一些事情。人生理想和未来,音乐文学或海阔天空。他给他们讲自己老家山里的故事,他们感兴趣地听。三个人中只有他是不想未来的,他觉得现在多好。
然后在偶然的机会明向他提议写作些东西看看,明说你心里有那么多东西不写出来可惜。于是许多个夜晚便成了他听着琪的音乐写字的日子了。
高一的一年结束时他已经完全不像原来的那个乡下少年。他学会了写一些诗,学会了让自己以前扶过犁的手指在琴弦上练得修长以拨出悠扬的旋律。只是他的表情还是很憨厚,他们说这叫纯朴。仍然没有奢望与梦想,不想未来,在他眼里未来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升上高二后有一件事情突如其来地打
了他平静的生活。必须要做的抉择,文理分科,一时间俘虏了无数的视线。
他却不知该如何做。这些日子以来不分昼夜的写字,使他的文笔进步飞快,仿佛是为了补偿这十几年来的损失。他心里是有点想念中文系的,刚刚萌生的文学梦,他希望可以让它不受阻力地成长。可悲的是他的理科也学得不错,这就在他心中形成一架天平,上面载的是前途,倾向哪边都有遗憾。
他去问琪,琪说还犹豫什么,选文呐,想做什么就应该去做。又去找明,明没给他确定的答复,让他自己选择。
他为难着,一边是理想,一边是可能
的未来,孰轻孰重。他觉得琪的话有说服力,天平上文的一边加重了分量。又知道学理将来好找工作,有好工作就有城市户口,就能过好日子,就像长辈们说的那样。忽然想起了家中的爹妈,想起爹说孩子一定要学出个人来,给咱山里人争气。想起妈头上新添的银丝。老人不懂什么文和理,他们只望自己儿子能出人头地。想到这他好像有了一个决定,它似乎早就站在那里,不可避免的真实。
于是他在填分科表时颤抖着手写下了“理科”手中的笔仿佛成了无力担当的负荷。写完这个字他像是虚
般倒在椅上,看见中文系对他笑笑,越走越远。
文理分科的最后出现了令人讶异的结果。众望所归的理科王子明居然没选理科,琪什么都没选,交给老师决定,琪说自己将来是要做个
歌手的,怎样都无所谓。而他的选择,虽然是经过一番矛盾挣扎的决定,在一些人眼中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然后是学习。无边际地混沌。再然后是高考。再再以后过了这个七月,仿佛整个世界都结束了。
他如愿地得到了一所不错的理工科大学录取通知。他收到那封挂号信时没有喜悦,却有一种想撕碎什么的冲动,让人觉得莫名。他最终还是没那么做,他终究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他终究不是个勇敢的人。
明考上了F大中文系,笑成了一朵花样。琪什么也没考取,琪说这样倒好,他终于可以成为一个
歌手或者
游诗人了。
他想他们都得到幸福了。他呢?没有,没有,没有幸福,没有奢望和梦想。他最后一次站在省城树叶的街道时头顶正挂着一轮毒辣的
头,他想原来太阳在哪儿都一样,一切都是原本的模样,只有他变了。他以为夏天结束了,夏天还没有结束,气温蛮高,知了在叫,他听见身体里有一个自己正在慢慢死去了。
暑假他回去了老家,他想在生命最初的地方至少可以休整一下。当他见到那些山那些树时心里一阵地亲切。他想我终于回来了,可是我终于要离开了。
村里的乡亲为他的归来重摆了
的酒席,他知道这也象征着离别,他记得上一次的庆祝是为他考上了高中,这一次却是彻底的背离。宴上他的老父红光满面地在各桌间穿梭,嘴里不听地念叨:跃龙门了,跃龙门了啊!所有人都在笑着,空气中菜香四溢,孩子们奔跑着,快乐地笑闹,仿佛这里有个喜庆的节日。他看见自己为一些人带来了快乐,他也很快乐,把偶尔的失态归结于醉酒。没有人看到他
中汹涌的痛楚,他不会让人看见。
那天他喝了许多酒,在筵席散去后他终于无法抑制地吐了一地,这是他第一次喝酒,喝得很凶,然后他哭了,眼里尽是受伤的表情,像被人
暴夺走心爱玩具的孩子。他想他是在悲悼被自己亲手扼杀的理想,最后而且唯一。
这时他听见妈在背后关切地问他怎么了,他回头看到她脸上因担心而惶恐的表情。忽然觉得她比他更像个孩子。于是他抹干泪水,站起来像个大人般揽过她的肩,安慰似地说妈我没事的我不会再这样了别担心。用的语气如此坚定安稳,塌实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他知道他已经告别了许多东西,他的理想,他的友情,以及曾经拥有的小快乐和幸福。这次轮到他与最后珍视的——青春作别了。
他在外地安静地读完了四年本科一年考研,过着平稳的日子,波澜不惊。毕业两年后他与同一城市的一个中文系才女恋爱、结婚,他觉得这或者可以弥补某些失落的东西。他留在了都市,拥有着所谓美满的幸福,他想这已足够。
竖年他有了儿子。一个漂亮的小孩,眼睛像他。这时他已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建筑工程师,每天画图,那些想象的东西,那些曾经枯燥无味却不得不死记的公式定理如今成了他吃饭的本钱。只是以前学的东西、唱的歌,看的书,那些曾经投入大量兴趣精力的事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有每月开支时他才感到幸福,明显地看到自己的价值,开心地回家,路上不忘给他的幼儿买上一支
糖。而这一切是否值得,他从未想过,是否逃避般地不愿去想就只有天知道了。
偶尔会记起明和琪,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上一次分别之后便断了联系,只是在心底忆起时那些日子还是三位一体。
常常在他耳边响起的却是琪的话。毕业前最后一次聚会时三个人彼此不断问对方会不会忘记,像一个游戏,就那么不停地反复自问会不会忘记会不会忘记。后来琪不耐烦,冷不防冲出句一定会忘记,你,你,还有我自己(他指着他们三个人),我们只是过客,时间会湮没一切,所以一定会忘记。说完屋里就只剩了静寂。
于是他笑笑。现在一样当时亦如此,只不过如今换成了辛酸的容颜。想法也是与当时一样,他想琪这小子什么时候学会了禅语。只是现在想来更像是预示着变故来临的畿语。
又十年后他已成为这个城市十分著名的工程师。他的儿子已上小学高年级了,
很多朋友,快乐地游戏。他有时都不明白怎么一下子儿子都这么大了。只有在看到年轻的孩子鲜活地跳跃着他才恍惚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一天他收到一封信,写着他的名字,是从他读高中的那个省城寄来的。拆开来看是高中同学会的邀请函,在受邀人一栏的笔迹令他依稀辩出明的影子。
从收到信的那天他就开始兴奋。他兴奋地订购车票,兴奋地张罗一切,知道上了火车他还在想琪和明见到20年后的他会是什么表情。他觉得自己似乎拣回遗失已久的快乐了。
聚会那天他见到所有的人。全班几乎都到了,还有老师。明也在,明是这场聚会的发起人,见到他高兴地笑,用力地拥抱。他也很高兴,竟觉得那些逝去的光
在这一天又回来了。
明此时已成了一家小公司的职员,兼在晚报上的业余记者,写些社论、都市新闻之类的东西。
琪不在。他左右环顾,用目光在人群中间搜寻琪那
识的脸,却总也找不到。
他犹疑地问起琪的情况,喧闹的大厅气氛瞬间静谧。
明遗憾地告诉他,已经多年没有琪的消息,毕业后琪就离开省城,,开始几年还有信来,听说他组了一个乐队,四处漂泊,
了很好的女友,之后便音讯渺然。琪是这次聚会唯一联系不上的人。
他被热情高涨的心情在某个瞬间刹那沉淀下来。他看见那些涂满沧桑的脸上挂着程式化的微笑,他听见酒杯在杯觞
错中碰响的声音。有些人在唱卡拉OK,有些人坐在桌前默默地吃菜喝酒,更有人在聚会上就与老同学拉起了生意上的往来。他的眼神忽然恍惚,透过岁月看见了与此相反的另一番景象。他想那些失落的年华终究无法追回。
明站在他身旁跟他说话,他没有听见,只是目光用力捕捉明的脸,在上面却读不出什么。他想琪是幸福的,明也是,琪得到了他想要的人生,而明至少还拥有可以写字的权利。他呢?提起笔来发现已写不出一句有生命的语言,张开嘴却惊觉哼不出一个曾经相伴漫漫长夜的音符。他想他的灵魂早在20年前的那个夏日就已经灰飞烟灭了。
像电影里抒缓的慢镜头一样他的意识慢慢变成一个人慢慢变得安静。他想我这二十年究竟为了什么活着。这样想着他就觉得在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慢慢碎成片,那个固守在他心底20年的堡垒瞬间碎了一地,碎成一地月光般地惨白。
他的思维穿越时光回到现实时初生的阳光正柔和地洒在他的脸上。他
眼睛,摸到一片
润。
他是省重点高中高一(4)班学生。他是乡下考进城的孩子。他有认识的人,琪是学校乐队的贝司手,明是理科尖子,公认的帅哥。
明坐在他的左前方,琪坐在他的右下方;他认识他们,他们不是他的朋友。
他躺在
上感到
口有空
感觉。他想他做了一个冗长的梦,一个耗费20年光
的疼痛的梦。
然后他听见室友哗哗冲水洗漱的声音。于是他想不能再睡了,因为上课铃就要响了。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