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章
第三十章 传言(下)
 宋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乙丑。西元1119年6月29

 汴京。

 睿思殿。

 “一派胡言!”

 一本奏折被狠狠地砸到了地上。

 “一派胡言!”

 叠放在御桌上的一摞奏章也紧跟前者的命运,扫落在地。

 “一派胡言!”

 嘶声力竭的叫喊中,沉重的黑檀御桌被一脚踹翻,价值万金的御用砚台、镇纸、笔架、笔洗,乒乒乓乓碎了一地。

 平儒雅、极注意个人形象的道君皇帝,今却是极少有的大发雷霆。

 他铁青着脸色,踢翻了御桌却还不解气。挥手又把一旁的玻璃宫灯灯架推到。只是一不注意,袖口却被灯架勾住。赵佶用力一扯,灯架砰的倒地,但青色隐龙纹的便服却登时被扯坏了半条袖子。

 “尚衣局是谁在管?!”赵佶举着半拉袖子大喝。“就给朕穿这种衣服!?”

 梁师成今不当值。李彦又出宫办事。没有了几个得宠地大宦官出头。在旁服侍地一众小黄门都噤若寒蝉。尽量把身子缩起来。唯恐被迁怒到头上。

 赵佶狠狠瞪着殿中一群畏畏缩缩地小黄门。最后冷哼着一甩袖子。回到御座上。“着其南雄州编管!”

 “遵…遵旨!”一个精明地小黄门领了旨跑了出去。得以逃出升天。而倒霉地尚衣局管勾官就这么被决定发配岭南。

 道君皇帝气哼哼地坐在座位上。看着满地地狼藉。抬头又骂道:“站着那里作甚。还不过来收拾!”

 小黄门们忙不迭地收拾起残局。赵佶地视线则毫无焦点地在殿中雕梁画柱间穿梭。看似茫然。却不时地咬牙切齿。

 这半月来,他心情糟糕透顶,先是因为连续七天的暴雨。导致城内城外洪水泛滥。让他一夕数惊,最后不得不掘了河堤,通过五丈河来洪,方才保住了汴京城。

 可是洪水退去,他的烦心事却远未结束。自西汉以来,天人感应之说深入人心。各种自然灾害在宋人眼里,都是上天对世人地警示。如这次京城水灾,其烈度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京城内外皆议论纷纷。

 一开始。流言还只是说军器坊地兵士误杀了一条龙注,所以引发了水灾;但很快,流言就千变万化起来,有说道君皇帝倒行逆施,灭佛兴道。故而世尊天降此灾;也有说,朝中有臣当道,所以上天示警;甚至还有谣言说东南有圣人出、真龙现,真龙兴云布雨,方有此灾。

 几天来,皇城司递上来的密奏,厚厚的有一尺多,里面皆是市井中传的悖逆不道之言;而风闻奏事的御史们更是兴高采烈,抓住机会纷纷上书。那些个言官一向是怎么危言耸听。他们就怎么来。奏章满篇都是危言耸听的词句,仿佛下一刻。大宋就要亡国倾覆一般。

 对于这些胡言语的文字,赵佶是憋着满肚子的怒气。都在心底酝酿。到了今天,起居郎李纲也递上了奏折,说什么此次水灾,立国百五十年来仅见,乃是都中气过重,要提防会有外寇和盗匪。

 你一个小小的起居郎,把你地课做好就够了,又不是宰辅大臣,这事轮到你多嘴?!赵佶暗怒着。其实李纲的奏折,比起前面几天皇城司和御史台送来的折子,不论从内容,还是从言辞上都宽和许多,但他上书时机却不对,刚好引爆了道君皇帝一直在心头燃烧着的怒火——这怒火并非仅仅三五之功,而是近两年来一直在赵佶心中藏着。

 这两年,东京城中的流言一天比一天闹得厉害——作为京城,国之重心,万官云集,多少人眼睛都盯着皇城中那片不大地地方,有点政治流言十分正常,并没什么好奇怪——但现在汴京城中的流言,却不是那么一点两点,过几天就烟消云散那么简单。

 但凡宫里出个什么事或朝中有个什么举动,到第二天,各种稀奇古怪的传言就遍及东京城中的大街小巷。

 蔡攸、李邦彦不过在宫宴上了上衣跳个舞,传到外面就成了宫闱;某,他夸了郓王赵楷两句,宫城外便立刻就有了要另立太子的传言;宫中火起,那是他赵佶亲手放的;东南洪灾,那是他赵佶德政不修;就连几年前以帘钩自缢的崇恩皇太后刘氏——她是哲宗皇帝的皇后——也被拿出来说事,宫外的流言口口声声说崇恩太后之死,是因为她不堪受辱,愤而自尽。

 皇天在上!他赵佶就算没有官家这身份,光凭人物才学,何须动强?宫中佳丽成百上千,他又怎会对一个三十多岁地半老徐娘动心?

 但汴京地官民们偏偏相信这种谣言,说他赵佶都能微服,凌当然也能做得出,何况这也是家学渊源,不是有花蕊夫人和小周后的先例在吗?

 想及此事,赵佶一肚子地恼火。从已被摆正的御桌上,拿起李纲地折子,先用朱笔驳了,又加了几笔,把那个不长眼的起居郎贬去了沙县监税。

 放下朱笔,但心头怒火却依然未消。这时,殿外通传,尚书右丞张邦昌求见。

 赵佶皱起眉,他来作甚?政府又出了什么事?前几水灾,宰相、参政们夜都在中值守,等现在洪水退去,便各自回府休沐,今便只有张邦昌一人在政事堂中轮值。

 “传!”想了一想。他说道。

 张邦昌趋步上殿,在殿中叩拜之后,起身笑道:“陛下,大喜,大喜啊!”“有甚喜事?”赵佶问。

 张邦昌一拱手:“东海国主赵瑜具书上闻,但言月前金国出兵十万,攻其辽南属地长生岛…”

 刚听了几句,赵佶急了起来:“辽南?!东海什么在辽国占了地?!又怎么跟金人斗起来了?!”连续追问几句,见张邦昌张口结舌,不耐烦地一摆手。“你继续说!”

 “是!”张邦昌又是一弓。面上的笑容也不见了:“赵瑜奏闻,长生岛一役,东海大败金人。阵斩金人主帅、黄龙府万户完颜娄室,大小将佐数百,斩首三万!”

 赵佶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这就是张卿你说的喜事?!东海大败金人,斩首三万,这等吹嘘之辞姑且不论。两国相争,让契丹渔翁得利。这对我大宋是喜事?!”

 张邦昌吓得一颤,他从来就不是胆大的人,但不继续说下去,那可就真的会把道君皇帝给惹恼:“赵瑜奏疏中还有言道,此战东海缴获金人战马万三千余。唯东海只擅舟楫,无处用马,愿入贡我大宋,献于陛前!”

 张邦昌说完,静静的等着赵佶的回复。但始终不见动静,悄悄抬起头,却看见赵佶的双眼正直愣愣的盯着他。

 “多少?”沉默了半天,赵佶突兀地问道。

 “啊?”张邦昌一时摸不着头脑。

 “朕问你赵瑜要入贡地战马有多少?!”

 张邦昌慌忙答道:“一万三千一百有奇!”

 “这么多啊…”赵佶地脸上看不出表情。自从赵瑜封王之后,东海在大宋的外藩中算是最恭顺的一个。一年四季都有贡使入京。而起东海人不是向西域南洋的那些藩国一般,打着贡使的名义来做生意。而是老老实实的进贡着特产珍奇,而赵佶对东海也是多加赏赐。

 但前几有了东南圣人出真龙现的流言。却让他对东海的印象一下变得极坏,方才然一怒,也正是因为李纲的奏疏触动了他地心事。而把李纲贬斥福建沙县,未必没有让他打探对岸动静的因素。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赵佶淡淡说道“这事等那些战马送入京中再说,如果真的是好马,入贡的回赐就优加给付。”

 张邦昌躬身退去。赵佶手指不由自主的敲打起桌面:这赵瑜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东海人什么时候又有了那等实力?一战缴获战马万余,大宋开国以来,好像也没有过几次。思虑良久,他始终想不清楚,军事和政治上地谋划和判断,本就不是他所擅长的。

 还是早点把童贯召回来罢!虽然折了一个刘法,但毕竟大胜几场,夺了十几个城池,也用不着再让他坐镇关西了!

 金天辅三年五月二十一,丙寅。西元1119年6月30

 自从近两个月前,离开长生岛,与完颜娄室征伐长生岛的大军道别之后,宋金使团,便沿着辽东破烂不堪的官道,迤逦向北而行。

 越向北去,这周围便越发的荒凉,常常一天下来都见不到一个人影,不过平与完颜撒睹等人,赛马比,呼庆也不觉得旅程有多无聊。

 只是自从月初,使团过了通州之后,金国使团里的气氛登时就变了个样。不知出了何事,完颜撒睹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常常因细故打随从。也不再赛马猎,只赶着使团加快速度向北而去。

 这一,使团终于抵达黄龙府,离金主阿骨打的驻地宁江州也只有两三的路程。等晚间,使团一众在城中安顿下,一个从人悄悄闪进呼庆的住处。

 这从人是呼庆派去跟完颜撒睹地随从拉关系聊天地探子,一进屋中,他便急急的对呼庆道:“指使,小人打听到了。是女真人地大军在长生岛被东海打败了,听说是全军覆没,连完颜娄室也没逃出来。”

 “胡说!”呼庆叫了起来。但立刻就警觉,推开窗子左右看看,回头低声音道:“完颜娄室带了五六万人,有近两万正兵,其中有一半是本部女真。长生岛上才几个人?整个镇子,连商人都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千!金人怎么可能会败?更不可能会全军覆没啊!”从人摇摇头:“这小人就不知道了,不过小人想,女真人没必要往自家头上泼粪罢?”

 呼庆结舌。的确,金人编这种消息做什么?给自己头上泼粪又有社么好处。但他怎么想,都想不通,凭长生岛地实力,怎么可能会把女真人打得全军覆没。

 正想间,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透过窗,呼庆看见一人直冲进金人使团的院子。很快,完颜撒睹急匆匆走了过来。

 他推门而入:“老呼!走罢!”

 呼庆一愣:“走?…去哪里?”

 “辽国上京——临潢府!”

 注:见续通鉴:五月,丙午朔,京师茶肆佣,晨兴见大犬蹲榻榜,近视之,乃龙也,军器作坊兵士取食之。逾五,大雨如注,历七而止。

 :白天有事出去了。所以迟了点,还望见谅。  M.NiUDuN xs.cOm
上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