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下章
第101章
 书接上回,听到丫鬟之语,厅中便闻得一阵轻笑。

 南安太妃道:“好丫头,消息送来得恰到好处。”

 然后,她含笑向许太太道:“听到了不曾?贾将军已经到了京城,自是为了贾老太太来的。咱们都知道,离京城远的,一时半会都得不到消息,故而闭些。算算时间,贾将军一得消息就启程,正该这时候抵达,并不晚。”

 他们四王八公是老情分,纵是荣国府败落了,也非这些暴发新荣之家可以随意讽刺,何况还有贾琏在呢,其岳家现今正有蒸蒸上之势。虽说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可是想到他们家没败落前和自己家都是一样的富贵繁荣,败落了却落得如此,心里不免有些凄然之感,少不得照应些,省得叫人说他们这些人家都是冷心无情的。

 况南安太妃有心将孙女许与林智时,亦曾听说贤妃和许家的打算,今相待,自然不给半点儿颜面,也是讨好皇后一脉的意思。

 比先前,林智的身份又高了一层,相国次子,谁不想结这门亲?

 早在丫鬟开口时,许太太便红了脸,只觉臊得慌,再听南安太妃此语,更是如坐针毡。

 贾敏微微一笑,吩咐丫鬟道:“舅老爷一路风尘,想来抵达京城后未及打理,叫厨房里送一桌席面到书房,且作洗尘之宴,今儿舅老爷接了老太太家去,咱们家也热闹完了,明儿再下帖子请舅老爷好生吃一顿酒。”就此岔开。

 不管昔年贾赦和贾政有多少嫌隙,总归是贾家子弟,他的到来,也让贾敏心中块石落下,虽说贾赦半点本事都无,但贾家有一家之主坐镇,旁人不敢相欺。

 丫鬟答应一声,自去吩咐。

 南安太妃转头向贾母道:“先前老太太一人带着孩子住,任是谁都不大放心,如今贾将军回来了,贾将军又极有孝心,府里有了主心骨,想来日子渐渐就好了。”何况贾赦虽然无能,却有一个极精明极能干又深得长庆帝重用的儿子。

 贾母唯唯称是,暗暗苦笑。

 贾赦一房和贾政一房的嫌隙已经二三十年了,以贾赦的心,得知贾政一房败落如斯,只会小人得志似的欢喜,哪会有半点担忧,后又岂会对剩下的几个孩子用心?他这一回来,为的是自己,并不是二房,不过是不想落下不孝之名罢了。

 正如贾母所言,贾赦此时对林如海道:“若不是为子孙计,我如何会走这一趟?”

 别人都道家丑不可外扬,然而贾赦糊涂惯了,过了这些年也没比从前明白几分,再说林如海是他嫡亲的妹婿,听到耳中也不会传扬出去。

 林如海微笑道:“内兄如今不该为子孙打算么?”

 贾赦想到贾芾贾茂两个孙儿,又有陈娇娇随贾琏赴任后生下的一子一女,不觉笑容满面,对林如海的话十分赞同,道:“可不是,我不就是为了孙子才来的?我先前并不愿意回京的,那一房坏了事我只有欢喜,岂会担忧?原本该我的家业被他们这样败坏殆尽,我心里恨得了不得呢!偏生太太他们都说我不能不管老太太,也不能不管他们,不管老太太是为不孝,不管他们是为不悌,于子孙名声不好,遂催着我来了。”

 悌,弟顺兄也,然心在弟旁,亦友爱兄弟姊妹也。

 贾赦半点不在意悌之真意,奈何子读书明理,儿子科举出身,极重孝悌之道,想到自己若不去,别人说自己不孝不悌,未免累及子孙,只好来了。虽然如此,可每想到祖宗传给自己的基业就这么没了,心里依然愤恨难休。

 林如海笑道:“内兄该来的,再不来,名声就坏了,前儿也有人问内兄怎地没有半点消息。我当时说内兄已在途中,只不知行程如何。我原是实话实话,偏生有人不信,只道我是搪他们。可见他们都觉得内兄定会不至,亦实为不孝。况泰水大人毕竟八十多岁了,内兄不管,当真是千夫所指。虽说从前有些不睦,可追究底,也有内兄为人处世在里头。如今内兄子孙满堂,又皆争气,二内兄家却如花木凋零于秋后,内兄也该了却先前之气了。”

 贾赦嘿嘿一笑,面上果然浮现几分得意之情。

 不错,他子孙有为,贾政一家都获了罪,这就是风水轮转,如今转到了他们大房。

 如果没有那么些往事,贾赦说不定一点儿都不恨贾政,偏生有那么些事情出来,自己就是有一番孝悌之心,在想到那些事情时也都没了。

 从前祖父、父亲在时,极疼贾政,他们征战时不在府中,回来时皆考校贾政读书,将他安置在荣禧堂正院居住,只说自己淘气,每每非打即骂,从不曾想过学堂里的风气如何能教好自己?当时相比贾政的老实,自己确实淘气些,可是自己不过七八岁年纪,淘气又有什么不对?他那时候年纪还小呢,贾琏自小淘气,如今不是比老实的贾珠更有前程?后来自己喜爱金石书画一道,他们只说自己玩物丧志,愈发不喜了。

 他年轻的时候一味怨恨父母,不懂其中的道理,如今倒明白了一些,可惜已经晚了。

 亏得有祖母护着,贾赦方平安长大至娶生子,却也搬进了东院再不曾挪动过。然贾赦的祖母毕竟上了年纪,又是寒门出身,没有多少见识,哪能教得好贾赦?也因其祖父、父亲都不管贾赦,贾赦方一事无成。袭爵时,贾赦虽已三十来岁,却文武皆不成,数次未曾考过,后来圣人想到贾代善的功绩,方勉强封了他一等将军。爵位从国公一降至一等将军,当时住在荣禧堂尚未搬离的贾母也恼了,等到守完孝搬走时,却不曾提起将荣禧堂给贾赦。

 越是如此,贾赦越是无法无天地胡闹,直到娶亲窦夫人,才渐渐改了些。然而,这些往事桩桩件件凑在一处,贾赦早对贾政没有丝毫善心了,对贾母倒还有几分孝顺。

 贾赦叹道:“在外面带着孙子们顽,三个孙子性格迥异,芾哥儿还好些,下面两个一个比一个淘气,最小的莽哥儿天生一副贪财的子,只有他得别人东西的,自己的东西总是舍不得给别人,哪怕是一块点心吃不完了还得藏起来。每见琏儿和琏儿媳妇总是仔细教导这几个孩子,并未因他们的性格而有所偏心,我才知道,这才是正经做父母该做的。不过,我虽有怨念,可想到老太太八十多岁的年纪,就算没有他们的话,我怕是忍耐不了几还是要来。”

 若不是这份心,当初他怎会容忍贾政窃据荣禧堂?早闹得天翻地覆了。还不是因为贾母偏疼小儿子,常说叫小儿子跟着她住,便是在大户人家母亲随小儿子住也是正理,而她居住的院落正紧靠着荣禧堂的正院。

 相比贾母的偏心,贾赦其实更恨贾政。

 贾母的偏心源自贾政争气,而自己无能,这也算是情有可原。唯独贾政一副读书人的清高做派,结果没有半点读书人该明白的礼数。贾政当真不知道他自己住在荣禧堂名不正言不顺?他知道,他比谁都明白,不过他有了贾母跟小儿子居住的借口,即使外人弹劾他,他也能理直气壮地说非自己的本意,而是遵从母亲之愿,所有罪过推得一干二净。

 只是这件事不曾发生,贾赦自己也是以恶意揣测其心,故不能作准。然,若是发生于抄家之前,弹劾他于朝堂之上,恐怕他定有这么一个借口。

 林如海擎着茶碗,静静听完,含笑道:“内兄原说正月抵达,怎么此时方至?可是途中出了什么事故?他们娘儿们都担忧得很。”

 贾赦脸上一红,带着几分羞愧,道:“你也知道我文不成武不就,身子骨儿不如你那般健朗,这一回急着赶路时,途中遇到大风雪,淋了个透,故病了几,又被大雪阻了路,没法递信,好容易养好,急急忙忙地赶路,谁知还是晚了。”

 林如海倒是十分谅解,又出几分担忧,细细询问几番,得知已经大愈,方放下心,笑道:“不晚,今儿来,正好接了老太太回去。”贾赦来的真真是巧,满朝文武百官之家眷泰半皆在自己家中观礼,既知贾赦的到来,自然也就明白了贾赦的孝心所在。

 贾赦无利不起早,他进京,多是奔着名声来的。

 贾赦眼睛一瞪,道:“怎么不晚?我那太太和琏儿夫托我带了好些东西给外甥女,贺其及笄,偏生你们笄礼行完了我才到,还不知道回去如何代呢。”

 林如海听说,顿时莞尔不已。

 相比窦夫人、贾琏和陈娇娇因喜黛玉而为之,贾赦却是想到黛玉将来是国舅夫人,太子嫡亲的舅母,等到太子登基,是否能富贵百年自己不知,至少还能富贵三代,于自己的孙子也大有好处,所以他自己很是预备了几件好东西给黛玉。

 当他想到贾母带着宝钗、湘云、探等人齐至,微微皱眉,便将东西交给林如海,嘱咐道:“千万记得给大姑娘,我就不亲自当面给了。”

 对于二房一干人,贾赦虽不喜,可是对宝玉探贾环几个嫡亲的侄子侄女还有一点疼爱之心,毕竟宝玉长得得人意儿,天生又有一块通灵宝玉,所以他也备了几件东西,不过和给黛玉的相比却是天壤之别,所以他不能叫他们看见,免得他们怨恨黛玉。

 林如海微一凝思,便明其理,好笑应承。

 贾赦留到人散时,给贾母请过安,又受了晚辈的礼,方亲自接贾母回贾宅。

 他进京后先回了家中,已见到撤去敕造荣国府匾额后挂上贾宅的府邸,心里不是没有伤感。虽说儿都说自己家仍称荣国府未免逾制,然而毕竟是御笔亲题,是先帝命人建造的府邸,绝不能随意改换门面,所以一直挂着荣国府。

 及至到贾母房中落座,不等贾赦开口,贾母道:“你放心,宝玉已经成了亲,等外面的宅子收拾妥当了,就叫他们从这里搬出去。”

 贾赦一怔,随即暗恼,起身道:“儿子几时说要赶宝玉他们出去了?母亲如此,岂不是叫外人知道后笑话我这个做大伯父的不慈,赶回京城来单单是为了赶走侄儿侄女?”若是贾政在的话,他大约会如此打算,偏生贾政不在,只有几个侄子侄女,贾赦再糊涂,也不会任由他们几个自生自灭。虽然荣国府败落了,可是他们住在这里,终究还能托庇于自己和贾琏。他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子孙着想,名声略遭一点作践可就好不了。

 闻听此言,贾母微微一愣,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知贾赦一直在背地里说自己偏心,只是为人母、为人、、为人媳,她那时在府中兢兢业业,自然偏爱老实本分的儿子,且又是小儿子,不想倒得了贾赦的怨恨,所以她早有提防,谁知他居然说不会赶宝玉等人离开?

 和住在外面相比,贾母当然知道宝玉留住在府里的好处。于是,她略显急促地问道:“你允许宝玉仍旧住在现今已经属于琏儿的宅子里?”

 看到她的模样,听到她的语气,贾赦眼里闪过一道讽刺,心里如何不明白贾母的心思?但是他垂首立在下面,旁人自然看不到丝毫,因此,他淡淡地道:“自然。不说别的,单说兰儿母子,珠儿十来年前就没了,兰儿年纪小,珠儿媳妇守着他过活不容易,如何能另立门户?便是想另立门户,也得等兰儿大了有了本事再说。环儿只比兰儿大两岁,今年还不到十四岁,文不成武不就,也是不能立起门户。宝玉年纪最大,也不过十六岁,偏生他这些年来一事无成,在外面住着谁能放心?”

 一席话说得底下人等感动不已,尤其是李纨母子和赵姨娘、贾环,他们谁都不愿意离开府邸,毕竟有人庇佑和没人庇佑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提到贾兰母子和贾环时,贾母的神色略有些淡,提到宝玉,她眼中一亮,脸上出一丝笑容,感慨道:“我如何不知外面的艰难?只是你们两房虽未分家,可他们父亲毕竟判了放,哪里还能住在这里?恐连累了你们,所以才买了几处宅子,打算分与他们。”

 闻言,贾赦嘴角微微一撇,瞅着形容略瘦的宝玉,面上似笑而非笑。

 贾赦私下已经询问过林如海了,贾母一共买了三处房舍,明面上都是三进的院落,实际上有好坏大小之分。放在宝玉名下的院落最是精致恢弘,一共三十二间半,建成不过数年,家具齐全,又有一处小花园子,红梅翠竹,颇有江南小筑的雅致气象,且离林家极近,左邻右舍多住显贵,那里常有官兵巡逻,十分安宁。给贾环和贾兰的房舍却是寻常,不说一共只有十六七间房舍,而且坐落在西城偏南的地方,这两处房舍虽不至于靠近南城,但和贾母给贾宝玉预备的居所相比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长安城有一句话世人皆知,东富西贵,南贫北

 东城所居多为富商,西城所居多是显贵,当然也不是一言概之,其中也有许多百姓,南城穷几乎都是寻常百姓,北城而从事下九的人极多,平素也有些混乱不堪。

 当年的荣国府和现今的林家,都是坐落在西城,极近皇宫。

 贾赦心想,和贾兰贾环相比,贾母最疼宝玉,定是贾母打算留下极多的梯己悄悄给宝玉,不想叫贾兰和贾环他们知晓,所以才将他们安置得彼此距离远些,到那时,就算宝玉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贾兰贾环他们离得远,很难得到消息。

 贾母从前偏心,如今仍然偏心,贾赦一是对侄儿侄孙不忍,二是心里着实气不过,她越是不想让贾兰贾环知晓她留给宝玉的东西,自己越是想让他们住在一处。

 于是,贾赦笑道:“从前富贵的时候没有分家,此时二房贫了却要分家,让外人说我无情不成?宅邸极大,院落又多,我瞧他们现在住着甚好,不必搬家了。我虽十分无能,可琏儿却很长进,纵然不在京城,他有那么些同年同窗,也能托人照料他们几分。”

 说完,对贾兰母子和贾环道:“你们只管安心住下,有我呢,不必担忧后之事。”

 李纨激动不已,忙命贾兰磕头,贾环亦跟着行礼,脸上俱是敬

 贾赦见状,倒生出几分怜悯,抬手叫起,道:“听说家里遭了难,我这回来,太太和琏儿媳妇她们预备了许多东西,都是你们现今得用的,一会子打发人送到你们各自房里。其中预备了许多书籍,有琏儿用过的,也有没用过的,虽说几个孩子不能从科举出身了,可是读书明理,他们读的书多了,有了本事,再有琏儿和姑太太家照应,将来未必没有机遇。”

 虽说极恨贾政,可面对年纪轻轻的侄儿侄孙,贾赦实在不忍袖手旁观。

 别人犹未如何,李纨却是大喜过望,身形微颤,难以自已。有了贾赦这句话,将来贾兰年纪大了,文武兼备,完全能从军立功,消去官奴之身份指可待,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贾赦目一丝赞许,为母则强,李纨倒是个极好的。

 不过,他转眼见到贾母并湘云眼里都出一丝异样,前者是淡淡的不喜,后者是浓浓的愤恨,不觉心中纳罕。

 偏在这时,宝玉蓦地大哭出声,撕心裂肺似的,叫人闻而落泪。

 不料,贾母和宝钗却是神色一动,略见喜

 原来当初贾家坏事,女眷皆锁于宅邸中,不似男丁皆入牢狱。牢狱中既脏且,是非极多,宝玉自小娇生惯养,何尝经历过这些?当便是面无人,在狱中浑浑噩噩多时不见好转,多亏贾兰照应着,才没被别人欺负了去,兼牢狱中以酸齑为食,破毡为衣,通灵宝玉又被搜了去,因而极是难过,宝玉被吓得神魂似无。

 后来出了狱,通灵宝玉因是宝玉的命子,贾敏亦知,托了人才将通灵宝玉送回贾母处,与宝玉戴上。即使如此,宝玉仍未曾回过神来,灵秀不及当年。

 今见贾赦,且贾赦待他素来慈爱有加,不似贾政非打即骂,宝玉只觉得恍如隔世。

 贾母搂着宝玉,激动得老泪纵横,道:“哭出来好,哭出来好。原存了许多郁气在心里头,又离了命子几个月,方神思不属,我见你无知无觉,心里十分担忧,今儿这一哭,郁气发出来,仔细将养着,也便好了。”

 宝钗亦含泪而立,神色间极是欢喜。

 宝玉哭了半噎噎地道:“老爷和太太如何了?”

 众人神色均是一变,独贾母长叹一声,道:“你老爷已经放,现在途中,怕还没到地方呢。你太太判了秋后问斩,你是知道的,距今只有半年了。”

 宝玉心头一痛,一口血将出来。

 见状,众人大惊失,慌里慌张地拥了上来,贾母忙叫人去请大夫,贾赦却是蹲仔细瞧了瞧地上的血迹,抬头道:“无妨,是淤血。我在外面常听人说,淤血吐将出来,反倒好了。老太太若不放心,请大夫来一诊便知。”

 贾母自然不放心,请了大夫来,亦与贾赦所言一般无异。

 因宝玉之事闹到二更方散,人人疲力尽,各自安歇后,贾赦知府中细事,遂叫来仍在贾母身边当差的下人前来问话。

 他叫来的是金文翔,即鸳鸯的亲哥哥。

 鸳鸯早得贾母的恩典出了籍,后来贾家败落,她用心打点,也用自己的梯己钱赎了哥嫂侄儿出来,她父母都已经没了,只有兄长一家。她忠心耿耿,虽已籍,仍回贾母身边服侍,其哥嫂也跟着回来了,他哥哥管着外面的小厮,嫂子管着浆洗的活儿。

 金文翔和鸳鸯大不相同,贾家败落后,贾赦一房独秀于林,他自然十分奉承,闻得贾赦询问,便急急忙忙地道:“莫怪老太太不喜,此事说来话长。”

 贾赦皱眉道:“既是说来话长,那就长话短说。”

 金文翔见他面色严厉,忙道:“家里坏了事后,独老太太和珠大免于收监,后来朝廷恩典,将其财物登记发还。老太太的梯己不必说了,听说没收了大半,只返还了一些衣料家具财物,其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往事方如此,不知数目几何,大头的田庄商铺都未曾发还,也奇了。不过珠大的私房却都还给她了,连同嫁妆一起,不说有几万,少说有一两万之数,庄子商铺什么的一应俱在,连陪房下人都还在呢。”

 贾赦听到这里,道:“这是好事,珠儿媳妇有田庄商铺,便有进益,如何老太太反不喜?”

 他听林如海说过,贾母之所以和甄家老夫人一样只得些许财物,乃因曾经也做过一些不法之事,若非瞧着二人均已八十有余,怕也要治罪,哪里还会赦免,又未曾昭明其罪。

 金文翔笑道:“就是因为这个才不喜的。现今家中开销都是出自老太太,珠大守着兰哥儿过活,只说她的东西都给兰哥儿留着,手里吝啬得紧,一个子儿也不愿出,还说将来田庄有了进益,粮食牲畜她供应府里日常吃用,余者就免了,所以老太太恼了。”

 贾赦恍然大悟,怪道贾母从前极喜爱李纨清净守节,如今却淡淡的,原来如此。他心中突然一动,旁人觉得李纨的举动未免有些无情,他却暗暗称赞。

 依贾赦看来,贾兰是个有志气知道上进的,将来打点使费娶生子哪一样不花钱?李纨守了这么些年,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能不为她儿子后做打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况宝玉往日全赖祖荫,如今又靠贾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会做些风花雪月的文章,听说如今家里已经坏到这样的地步了,他仍有些浑噩,但读书写字时非上等笔墨不用,非上等纸砚不用。外面不能再穿上用官用的绫罗,里面却依然和往日无异,皆是贾母私房贴补。

 后面这些是他在找金文翔问话前,贴身小厮打探出来的消息,得知时自己还讽刺了几句。贾家只剩几家下人,除了李纨的陪房外,只有林之孝家、鹦哥一家和鸳鸯家,并几个素和鸳鸯好且被她赎回的丫头,别的就没有了,打听消息自然极是容易。

 贾赦冷笑不已,依宝玉不事生产的子,贾母有多少梯己供他挥霍?要知道,现在宝玉宝钗身份皆低,无法置办田庄房舍商铺等有进项的家业,有出无进,焉能长久?

 就是宝钗有些嫁妆,比贾母的梯己尚且远远不及,后也无法供应宝玉。

 宝钗的这些嫁妆和曾经薛家未败落时薛姨妈给她预备的嫁妆相比很菲薄,却是薛蝌和宝琴兄妹竭尽所能置办的。薛家皇商被革,诸房皆散,许多生意都被别家侵,薛蝌人在京都,金陵的生意亏损大半,京都的生意也不好做,更兼外放进京的梅家突然趾高气扬地上门退婚,雪上加霜,所以他们给宝钗置办一份嫁妆,已经极为厚道了。

 宝钗的嫁妆较之贾母的梯己远远不如,只有几千两银子,多是些头面铺盖家具,而且她素来盼着贵夫荣,而非以自己的嫁妆供应丈夫挥霍,任由丈夫不思进取。所以宝钗思来想去,找宝玉商议往后的打算。

 不想才进院子,便听房内传来一阵笑声,细听,竟是宝玉和湘云、袭人。

 宝钗面色顿时一冷,在院中服侍的丫鬟除了袭人外,只有麝月、秋纹二人。袭人素来和鸳鸯好,故鸳鸯赎了她出来,而麝月秋纹又是她陶冶教育的,一向以她马首是瞻,所以她求鸳鸯也赎了二人,因此二人对她感恩戴德。

 今见宝钗扶着被薛蝌赎出来的莺儿、文杏二人进来,麝月忙悄悄给秋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先去通报,然后自己先上来,脆生生地道:“回来了,二爷在和史大姑娘说话。”

 宝钗蓦地看向她,静静地端祥了片刻,抬脚进屋。

 她一进屋,笑声登止。

 宝钗不动声地瞧了室内一眼,只见湘云同袭人坐在鼓凳上,伴着斜倚榻上歇息的宝玉说笑,二人手里各自拿着针线,花红柳绿地绣了些新鲜花样,不过宝玉目光清明,神色宁静,举止之间秀夺人,一如往日那般对待姐妹们,并无狎昵。

 宝钗神色端庄,笑道:“宝玉,你们在说什么?”

 袭人放下手里的针线,连忙起身请安,独湘云款款起身,上前挽其手,笑盈盈地道:“宝姐姐你来评评理,咱们家败落了,偏四妹妹独善其身,若无私心,岂会如此?偏二哥哥不信。”

 宝钗却不肯顺着她的意思往下说,而且宝钗觉得方才他们是在说笑,笑声十分自在且然,绝非脸红耳赤的争论,再说拿惜来说事做什么?怨林家出手救了惜而对其他人置若罔闻?还是怨恨惜这么些日子不来探望?对于这些,宝钗没有半点怨恨,她知林家对他们已经是仁至义尽,绝不会因为林家只救了一个惜就恨他们。

 所以,宝钗淡淡一笑,道:“四妹妹无事,乃因其孝心所致,何来私心?若有私心,也不会将她所有的积蓄都给东府里珍大嫂子和蓉儿媳妇做盘了。”

 宝玉抚掌赞道:“姐姐说得极是,本就是男人牵累了女儿,何必怪起女儿来?”

 说完,问宝钗道:“姐姐有什么事?怎么没在老祖宗房里陪着老祖宗?”

 宝钗笑道:“大老爷回到府里几,对咱们已经有了安排,叫我来请二爷过去听听,若是二爷肯做事,大老爷必有安排。”

 听说,众人方一起到贾母房中。

 不过,宝玉虽已恢复了些神智,却总躲在房中不出来,不愿意出门走动,贾母护着他,舍不得他吃苦,贾赦劝解不得后,只给贾兰和贾环安排了一份抄写的活儿。

 贾兰和贾环都觉得日子不好过,央求贾赦如此。贾兰觉得可以默默记诵书籍,能生巧,于功课大有裨益,贾环说自己从前抄写经书习惯了,字迹十分端正清晰,速度也较他人为快,所以二人都觉得这件差事很好,且也不累不脏。

 贾赦把他们安排在窦夫人的陪嫁书肆里,暗地里托掌柜的额外照应些。

 之所以如此,乃因贾家败落后,阖府抄没,除了贾赦和贾琏离开京城时带走的那些,其他的都没了,那几个悄悄带走的田庄地契过到了贾琏名下,而他自己几乎一无所有。

 林家也有书肆,且十分有名,贾赦却不愿再让林家费心。对于林家如何为自己家奔走打点相助等事,林如海一字未提,贾敏亦不曾细说,贾赦心里不糊涂,看都能看得出来林家对自己家仁至义尽,如何再让自家那些人让林家帮他们谋算一辈子的前程?

 贾赦郑重其事地代贾兰并贾环道:“咱家失了势,照料你们几个仍是绰绰有余,我已上了折子,请求调任京都,留在家中侍奉老母,你们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管来找我。然,姑老爷姑太太素忙得不可开,尔等不可轻易打扰。若无事生非叫我知道,必不轻饶。”

 比起不通世故的贾政,贾赦极明白人心。远着,轻易不登门,乃知本分,他们定会照料些,反之,只会心生厌烦,渐行渐远。

 贾兰贾环等恭敬答应。

 看着宝玉和湘云一左一右地伴随在贾母身边,宝钗心里发苦,不知如何劝他上进,然而她毕竟心思细致,情知此事唯有徐徐图之,急不来,遂装作不曾看到,只在第二在贾母跟前说起日常嚼用很该将就俭省,落败至今,也不该有许多人服侍,遂想放几个丫头出去。

 宝玉身边最得意的丫鬟即袭人、晴雯二人,贾母最喜晴雯模样标致言谈利,偏生王夫人更重袭人,而袭人又私下投诚了王夫人,按贾母的原意,本就不想让袭人继续服侍宝玉的,谁知鸳鸯和她好,竟赎了回来,而晴雯则不知道被卖到哪里去了。所以贾母听了宝钗的这番话,立时便做主放了袭人、秋纹,只留了麝月,又将自己身边的鹦哥给了宝玉。

 袭人本不愿离去,奈何宝玉素敬贾母,未曾开口求情,只得哭哭啼啼地跟着来接她的兄长花自芳回家,手里一无所有,唯有贾母赏的二十两银子。

 对此,贾赦一笑置之,等待自己的折子上达天听。

 在贾琏所任之地,贾赦原本就是谋了个闲职,半点公务不必做,他也做不得,偶尔才去点卯,人人都知他的无能,既无公务,自然不用和人交接,故而折子送到长庆帝跟前,长庆帝立即准奏,令其留居京城。

 此事传出,世人都道他孝顺老母,友爱兄弟。

 长庆帝倒觉好笑,贾赦为人糊里糊涂,到老依然一味吃酒享乐,哪有这般好?不管外人如何说,其实很有些人心里明白贾赦是为了子孙做的面子情儿。

 笑完,放下朝事,长庆帝对俞恒道:“听说已定了大定的日子?”

 俞恒面色平静,眼里带着浅浅的喜悦,点头道:“已商定了二十六。”

 黛玉行过笄礼的第二,俞老太太就打发媒人登门,得其答允后,请钦天监算了好日子,正是二十六,此时正忙着将早已预备妥当的许多聘礼一一搬出检查,又添了许多当初恐其不耐久放今时却不可或缺的应用之物。

 长庆帝问道:“几时成亲?”

 俞恒也盼着早成亲,然则此事急不来,故道:“暂且不知,待大定后方请媒人请期。”

 长庆帝听了,点头不语。

 两家大定时极是热闹,俞老太太做主,几乎是倾阖家之力,往林家下聘,绫罗绸缎、头面衣裳皮子等皆以数百计,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美酒茶饼等等不可胜数,瞧来,虽无百万之数,数十万却是显而易见。

 俞家如此看重黛玉,贾敏自然欢喜,从早到晚笑得合不拢嘴。

 但凡女眷见之,无不钦羡。

 回了礼,忙完,贾敏方看着人收拾聘礼,不能久放的果糖糕饼等物拣出来,其余的聘礼聘金皆并入给黛玉安放嫁妆的库房中,大定已放,请期将至,离成亲亦不远矣。

 黛玉的嫁妆诸如房舍、田产、商铺、家具、摆设、衣裳、首饰、布匹、皮、药材、古玩字画等等皆已齐备,除药材和字画书籍外,余者鲜,处处夺目,只缺些脂粉头油香皂等物,到跟前置办亦不为迟。

 其中林如海给黛玉置办了两套家具,一套全是紫檀,厚重大气,适合北方恢弘之府邸,一套皆为黄花梨木,精致玲珑,适合江南秀巧之小筑,都是请江南的高手名匠细细雕刻打磨所制。紫檀拔步和黄花梨木拔步更是被人称为万工拔步,乃因江南一带陪嫁女儿做时,耗费三年方得,人称千工拔步,然林如海更为用心,竟足足耗费了十年。

 不独如此,到了如今,林如海对于给黛玉寻的寿材板儿仍然耿耿于怀,觉得不好。

 贾敏只觉得好笑,正要劝他不必如此,忽然听说卫家已和贾母商议卫若兰与史湘云的婚事,不觉一怔,卫若兰此时尚在粤海,未有回京之意,如何成婚?史家不在京城,湘云并嫁妆皆在贾家,由贾母做主贾敏倒不觉为奇。

 因怜惜卫若兰,贾敏少不得打发人去打听,不料人还未去,黛玉先至。

 黛玉道:“妈不必派人去,我已经得了消息。”

 贾敏闻言,忙问端的。

 黛玉面上微现嘲讽,道:“清然姐姐给我的消息,说是卫太太亲自打发媒人登门和外祖母商议这件婚事,说是想定在史大妹妹及笄之成亲。”

 贾敏皱眉道:“兰哥儿不在,怎能拜堂成亲?”

 话语未完,便听说文德郡主来了,忙进房内,尚未落座,便听文德郡主怒气冲冲地道:“敏儿,你来说,这是什么事?那卫家,竟真真不将我放在眼里了不成?让兰哥儿的兄弟代为亲,亏他们张得开嘴!”

 黛玉因先知道了,面色平静,独贾敏愕然道:“什么?让兰哥儿的兄弟代为亲?”

 文德郡主怒道:“可不是!”说罢,遂将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原来史家败落后,卫太太不怒反喜,深知只要不悔婚的话,卫若兰势必为史湘云和族拖累。史家坏事后,卫将军被连累连降数级,心里难免有些怨恨,又知卫若兰在粤海十分争气,便想退婚另娶,卫太太好不容易才给卫若兰说了这么一门亲事,岂能允许?故她深劝卫将军道:“别人家逢亲家落难,无不落井下石,老爷先前还说他们无情,今轮到咱们,怎么就要退亲了?叫世人知晓,必定说老爷的不是。老爷降了职,再行背信弃义之事,怕在上面的心里愈发不好了,倒不如咱们仍按约定娶媳妇进门,老爷的名声也好听。”

 卫将军想到卫若兰的秉,又想到史湘云确实非佳儿之佳妇,不觉踌躇,卫太太鉴貌辨,忙道:“听说史家虽败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尚有些旧部,若为老爷所用,还怕将来不能高升?咱们到这时候仍对史大姑娘不离不弃,想必她两个叔叔心里十分感激。”

 不等卫将军说话,卫太太又舌灿生花地道:“不说别的,这件婚事毕竟是南安太妃做保山,南安王府如今虽没了兵权,旧部亦存,权势依旧。”

 卫将军悚然一惊,卫太太的一番话终于占了上风,抛开对卫若兰的愧疚,遂点头说道:“不退婚也使得,只是成婚大可不必如此焦急罢?兰儿远在粤海,他不肯进京,如何成亲?我几次三番写信令其回京,终不得回音。”

 见他应允,卫太太心里欢喜不已,她恐夜长梦多,忙道:“史大姑娘再住在贾家几年,有什么好处?史家不带她回南,咱们又不上门议亲,怕世人都说咱们无情,故意如此。依我看,不如让若菊代为亲。哥哥不在,或是哥哥重病,做兄弟的娶嫂子进门,代替哥哥拜堂成亲,并非没有旧例,只等兰哥儿将来回京圆房便是。”

 于是,卫太太就打发媒人和贾母商议亲事。

 听了卫太太的说法,贾母本不同意,恐湘云受委屈,然宝钗却说湘云年纪已大,又非探,能长出贾家,倒不如早些出嫁,讨好婆婆,自有将来的好处。

 宝钗容不下袭人,自然也容不下常和宝玉说笑且咬舌头说话的史湘云。

 卫若兰离京前留下几个心腹在卫家,得知此消息后,为主子暗感不平,忙告知文德郡主,遂有文德郡主找贾敏抱怨的一席话。

 作者有话要说:补齐,前半章添了一些内容  m.NiuDUnxS.CoM
上章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