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力排众议
这些只是陈规活着的时候赵旉感受到的价值,在他死后赵旉才发现陈规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而令他头痛的问题则接踵而来。最直接的,就是陈规这个好搭档走了以后,刘锜在管理上的软肋立刻暴
了出来,别说整个扬州卫了,就连第一师这个堪为全军翘楚的王牌师也很快出现了军纪涣散的苗子。
头大如斗的赵旉不得不将刘锜从一线部队调出,任命他来顶替虞允文的位子担任卫军的总参谋长,从此只做幕后工作。这倒是一手妙棋,不但刘锜可以继续展现其谋略上的奇才,还解放了虞允文,使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辅佐赵旉深化改革上面。只是这样一来,就再也看不到刘锜在战场上神鬼莫测的表现了,赵旉对此多少有些可惜。后来,他思量着也许效仿当年秦国对于战神白起的用法,采用突然空降到某支军队接管指挥权,打完仗就还回去的方法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而随着陈规病故和刘锜调离,卫军的高级指挥官出现了很大的缺口,于是年轻的李显忠和魏胜得到了提拔,而中级军官之中的年轻人比例也大幅度提高,卫军建立后最大规模的换血由此开始。
就在这时,马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国内,并意外地在延安府见到了赵旉,比起返回扬州省下了不少脚程。听完马扩的汇报,赵旉不但没有责怪马扩,反而对其大为嘉奖,以他的才能去和耶律大石这种英雄人物
涉,实在是难为他了。
虽然谋士们普遍认为耶律大石的要求包藏祸心,但赵旉却不以为然,这些谋士没有一个及得上耶律大石,又怎么能猜准他的想法?最后赵旉不但决定亲身犯险,西行万里
娶辽国公主,而且也决定接受耶律大石对于金国土地分配的提议。
不少人认为这无疑是养虎为患,而且大宋也将因为道义的原因,无法在解决金国后对辽国下手,这不是自捆手脚吗?赵旉却根本没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当改革完成后,就算是金辽甚至是大宋所有的邻国联合起来,也绝不是大宋的对手,又谈何养虎为患呢?而与辽国结盟可以使得大宋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国内的变革之中,只要改革能够提前完成,那么预付的代价总可以再拿回来。
而对于谋士们提出的因为盟约无法对辽国下手这一点,赵旉不由感叹宋人还真的是全无信义可言,这还没结盟就先想着算计人家,未免太无
了一点,也难怪当年处处树敌。正是因为大宋国内守信观念的普遍淡薄,害得赵旉现在得费力地为前人擦
股,而且现在看来似乎还任重道远。
不过,历史上北方强权每次实力增强,对当时的中原大一统政权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大家警惕
过高也有情可原,但赵旉对此却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即使大漠诸蕃完成统一,也很难对中土构成致命的威胁,例如明初对北元,甚至是宋初对辽国(注1),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这些时期,反倒是部落形态的大漠诸蕃更令人头痛,因为他们可能会在漫长边境线的任何一处发起进攻,令中原的大帝国只能处处设防,不但军事上吃亏,经济上的负担更是沉重。而惩罚
的反击,则因为路途遥远,必须倾全国之力才能保证大军的粮草补给,耗损更是惊人。另外,未统一的大漠诸蕃由于部落规模小,有着优越的灵活
,完全可以避而不战,玩游击战术,不像辽国在宋军进攻时很多时候不得不死守城池,这同样令骑兵优势受到了限制。
但如果中原大一统政权处于衰弱时期的话,则更怕统一而强盛的胡人帝国,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处于部落状态的北方诸蕃讨厌归讨厌,却决不可能灭亡地广人多的中原皇朝,但若他们统一了的话,就完全可以凭借实力优势将汉人大一统帝国一点点蚕食掉,历史上正是如此。其中金蒙清比较好运,碰上了中原皇朝的衰弱期,而辽国就比较不幸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使北方诸胡族完成统一建立了大帝国,他们也和中原皇朝一样跳不出周期律的怪圈,一样会盛极而衰。因此,乘着目前大宋实力占优的时候,促使北方诸蕃完成统一,不但现在容易对付一些,就算暂时解决不了,两个大国将会一起衰弱下去,他们以后也不太容易获得好的机会。至少,总比大宋渐渐衰落下去的同时,北方诸族却在不断的征战中保持了野
,为将来的统一奠定基础,刚好赶上机会将大宋灭了,要好得多了
当然,赵旉没那么悲观,他只着眼了第一点,在大宋实力天下第一的前提下,一个强大的敌人远比众多弱小的敌人好对付。即使不论前面提到的那些因素,光是分成无数部落后总兵力会大幅增加这一点,对不想留下后患的赵旉来说,就足以令他头大如斗了
至于辽国有可能占据过大的地盘,而宋军却碍于盟约而不能对其首开边衅,这种情况赵旉也毫不担心。在他看来,辽国未必有实力抢在大宋之前将燕云十六州夺回,而只要这块土地被大宋得到,无论大辽占据多少其他原属于金国的地盘,大宋也一样具备战略上的优势。
而就算辽国运气好,抑或是宋军点子背,让辽军抢了先,那也不必担心。契丹人虽然汉化已深,骨子里却依然带着祖先的野
和贪婪,连胜必然志骄,正是最容易没事找事的状态,只要稍加引
,还怕他们不主动破坏盟约吗?到那时宋军实力本来就有优势,又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取胜岂非是易如反掌?
有人又问赵旉,万一辽人这次特别老实,始终信守盟约,那该怎么办呢?赵旉听到后不由冲他连连摇头,以契丹人的性格,若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话,那只能说明一点,他们是真心想要与大宋和平共处的。
注1:匈奴、突厥、以及北元灭亡后的蒙古,都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内部依然是部落林立,所以大漠诸蕃在历史上真正统一的例子,只有辽国和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及其继承者元帝国。另外,女真人以及后来的满人不属于大漠诸蕃,人口相对更少,但建立的两个国家一个成功了一半,一个则完全征服了中国,可见衰弱期的大一统中原(文化概念,不是指特定地域。)皇朝对于统一的军事帝国还是相当惧怕的
宋初和辽国
战多次,互有胜负,看起来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不要忘了,那时大宋的皇帝太宗赵光义是有名的军事白痴,无数次瞎指挥,后面的真宗则更是庸碌之人;而辽国则是萧太后临朝,能臣良将辈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打成平手,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帝国形态运转缓慢,使得北方强权的进攻方向有迹可循,骑兵高机动
的战略优势因此大打折扣,中原政权完全可以凭借国力的优势硬抗。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