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那时汉朝 下章
397
 首先提出送太子当人质的人,是南匈奴王呼韩单于。那个郅支单于一看老弟拉笼汉朝,也马上跳出来,说要把太子送入长安当人质。

 两个敌对单于,都各送太子当人质,算是扯平了。但是,窝里斗还得进行。郅支单于一举斩杀别的单于后,势力雄厚,盘居王庭,野心。于是,野心的郅支单于,对老弟呼韩单于连续发起攻击。

 老哥郅支单于出手凶猛,小弟呼韩单于顶不住,节节败退。败退的呼韩悲哀地看到,这样再跟老哥打下去,估计草原最好只剩下一个单于。而那个剩下的,肯定是郅支单于。

 那怎么办?打是死,投降可以吗?当然不可以。要知道,是先有呼韩单于,后有郅支单于的。从法统角度讲,郅支单于是门单于,苍天不赋于他正统地位。

 可现在跟苍天讲这些没用的理论,顶个用呢?实力就是话语权,这个天下,从来都是谁强谁说了算,谁牛谁就是正义,老天管得着吗?

 打,或降,都是死路一条。一想到这,呼韩单于都不绝望起来。然而,正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给他提出了一计妙策。

 期:2010-02-05 01:04:09

 接上

 给呼韩单于出计的,是其属下一员大将。他是这样说的:反正我们打也是打不过郅支单于的,与其等死,不如投奔汉朝。

 呼韩单于开会讨论,只有一个结果,众人以意见,否定了以上计策。他们的理由只有一条:呼韩单于与郅支单于对打,不过是兄弟打架,无论谁胜谁负,匈奴都还在匈奴人手里。匈奴人都是马上打天下的,战死沙场,理所当然。如果投奔汉朝,那不成了天大的笑柄了吗?

 所以,投降汉朝,绝对不行。

 一个说行,一堆人却说不行。于是,说行的就跟说不行的,争吵了起来。这个说行的大将,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说道:“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过上好日子。现在,与郅支单于作战即死,投奔汉朝,有汉人罩着,我们可以活得更好,这个道理是明摆的,难道你们都没长眼吗?

 人家当然长眼,只是那个心十分不服。在这个世界上,俊杰多,还是庸人多?当然庸人。为什么庸人多,而俊杰少?很简单,真理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真理的少数人,才是俊杰。

 由此推断,持反对意见的,都是庸人。两派争吵很久,最后结果是,俊杰胜出。

 呼韩王决定投奔汉朝。公元前52年,他亲率军队,抵达汉朝边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然后派人快马入关,报告长安。

 呼韩单于要投降汉朝的消息,犹如旱天之雷,轰响了长安。那时,每个人耳里,都是哄哄的声音;每个人的心里,热血仿佛开水,沸腾不止。当然,最为兴奋的,要数刘病已。正是他听从萧望之一计,以最小成本,换得今天巨大辉煌,真可谓要赚发了。

 接着,刘病已召集紧急会议,就接呼韩王进城,出台相关方案。但是这时,大家都在一个问题上僵住了。这个问题就是,呼韩单于来了,汉朝该要以什么样的礼仪规格招待他。

 事实上,匈奴投降汉朝,并不是怎么新鲜事。曾记否,汉武大帝时代,浑王曾被得无奈,率数万军队到长安跟刘彻会面。那时,刘彻怀疑有诈,专门派霍卫病去做接工作。结果,人家还真是投降来了。

 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一想起那事,汉朝人都心血管爆裂。当时,刘彻也没在招待规格上犯难,数万人来了就来了,猛吃狂喝数,还送了不少特产,最后才把他们打发出长安,封浑王为侯。

 问题是,刘病已要见的,不是什么王,而是匈奴单于。这在汉朝,绝对是头一回。所以,对刘病已来说,以什么样规矩招待人家,这绝对是个新问题。

 还必须待的是,那个呼韩单于,可是个正牌单于。如果认真数匈奴的家谱,属于第十四任单于。所谓的郅支单于,名不正言不顺,属派人物。

 那时,汉朝的丞相是黄霸,御史大夫是于定国。萧望之被刘病已打发去后宫,辅导刘奭读书。不过,开会的时候,萧望之也来了。

 首先是由丞相黄霸和御史大夫于定国,一起推出一套方案。他们一致认为:汉朝之内,首都位高,其次为封国;在天下,汉朝位高,其次才是蛮夷。匈奴是蛮夷,顶多按待诸侯王的规矩接待他们。

 但是,萧望之马上站出来,否定了以上议案。

 萧望之是这样说的:“匈奴本不是汉朝的臣属,不应该以臣属的礼仪接待他们。人家要来,就当他们是贵宾,接待规格嘛,可以高于诸侯王。我认为,以贵宾规矩招待,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换以与臣属礼仪招待匈奴单于,将来问题多多。”

 萧老师不愧是教书的,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接着,只见他口水,又说道:“匈奴是什么人,我们理当知道。呼韩单于为什么要投奔汉朝来,不要他仰慕汉朝,更不是脑袋发热,而是他在北边混不下去了,找汉朝来罩他一把。如果他永远向汉朝称臣,那是汉朝的福气,如果哪天他翻天不认汉,那也没啥好奇怪。不过,将来匈奴真的翻脸不认人了,因为他不是我们的臣属,我们也不必把他们当叛徒,劳兵远征。所以,以贵宾待之,才是上上之策。”

 真不得不佩服萧大师了。在他看来,面子固然重要,但是国家利益更加重要。他这招棋,可谓下得又准又狠,简直点到了刘病已心上去了。没有悬念,刘病已很愉快的采纳了萧望之的建议。

 公元前51年,呼韩单于终于进长安了。匈奴人进城那天,长安街头,人山人海,济海了看热闹的市民。大家看着看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热血又止不住地沸腾起来,于是汉朝市民都不喊着:“汉朝万岁!”

 汉朝没有万岁,只有四百岁。然而,那冲天的汉朝万岁之声,穿越千年的时空,仍然震撼着今天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壮哉,汉朝!  m.nIUdUnXs.cOm
上章 那时汉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