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的这团东西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城市的某类街道上涌出一批发廊,美容美发洗发烫发,飘着一股洋洋澡塘味。
电视屏幕上一次又一次不管刚刚开完大会,还是刚刚办过丧事,一眨眼,就有一头乌黑轻柔的长发甩出来,配上白晰的肌肤,黑的
感而扰人。呵,长发,亮发,黑发,卷发,金发,头发终于长出了头皮,不再是思想,不再是意识形态的标志,不再是政治派别,不再是社会主义的草或者资本主义的苗,头发上不再贴什么标签了,只有美感,与美感后面的商品
惑。
它轻轻松松地打开了,甩出一片黑色的瀑布。头发就是头发。
它获得了完全自由,甚至干脆篷松着一点束缚不要,想怎么招摇就怎么招摇,正趋于名符其实的解放。无意中展现了一种刚刚获释的轻松,轻松得不知所以。
九十年代初,<<羊城晚报>>有则吓人的新闻:一位女士进发廊,豁出五百元钱做头发,竟然不够,发廊宰人宰得固然手重了,但也透
出一个迹象,怒发充冠的中国人竟然也开始摘掉虚饰,千金一发了。如此值钱的头发虽说还不多,毕竟也是长在中国人头顶上的。它是为了美而付出的代价,而不是为了政治形象或者服从与反抗。
头顶上这团东西终于自由了,这种自由不再被当成自由化,终于成了化外之完美,获释真来之不易。因为它曾被囚于长长的刑期,简直长得无有边际,是真正意思上的无期徒刑。
说他的刑期与被囚
之前。先说说它的出身。
对于中国人来说,
头顶上的这团东西,在某种意思上说,不是长在头皮上,而是长在五千年文化的土地上。在这种深厚的积淀上成着的东西,就别有一种意味在心头。
头发在娘胎里生出,直到进棺材里多少年代犹迟迟不腐烂,陪伴人生旅途最为彻头彻底,人不能不对它带着九分亲切。再加上它高高在上的位置,人又不能不对它有几分敬畏。儒学的启蒙读物《千字文》曰:“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看看,中国文人在此也有直觉的生命意识,但是爱惜自己的
体似乎理不够直,气不够壮,灵机一动,靠拢了伦理道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从父母那儿承受来,将来还需回归地、水、火、风等“四大”这可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事关伦常,不可掉以轻心。有这一说,保护了自己,还落个孝顺与道德名分。
因为它出于人自身,和人的关系直接而天然,这种密切首先体会在它可以为人服务,治人的疾病。在传统的医学中,它可以入药,上药方的尊名叫“血余炭”若论到操作上来,石山兄的《血泪草台班》里曾有一段关于太行山女人生孩子的场面,接生婆到了后,将产妇的头发先朝天揪起:
“头发是人的血脉梢子,不这样朝天揪,血要
心。又揪又拽,底下血盆满了。”
如果说“头悬梁”式的自我摧残是孙亮发明的准治穷药方,那么这种摧残人的土法子至少也是穷人家产妇与亲属的安慰剂。只是那一个血盆子吓人。
还有一个民间小偏方,不妨也转录在此。治发烧,用鸡蛋青和头发掺起来抹在身上。这种极土极便当的方子或许没资格入《千金验方》,但它在民间
来传去,起码是理解了一些人的心理需求。
除去病病灾灾,普通居家过日子的人生礼仪,头发也满有内容。婴儿落地一出百天,要给其剃胎
,此人的第一次理发。以后头上的文章再做得花团锦绣,也都是由这一刀落笔起得头。这可称之为八股文的破题。在《礼记》上这样记载古代的此风俗:“三月之末,择
,剪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鬌,所遗发也。夹囟曰角,午达曰羁。”已经男女有别。而且更有生意人,看准了这个生意红火,干脆把它做成胎
笔。形象地来书写人生第一笔。看它至今到处开店铺的样子,还真是被大多数人认同。 实际民间还另有计较,若是生了男孩身体有些病病痛痛,或是单传、缺子子,大人怕小孩子不好养,家里人便故意把他打扮成闺女样,梳个朝天辫,好让找他麻烦的
司差役认不出。正月里闹红火的傻小子,便是这发式这扮相。若是生了闺女,却一心想要儿子,父母也有照男孩子发式给她留头的。前人笔记小说中即有这样的记载。现代青年有的小伙子留长发或烫发,大姑娘剪短发全无留海,以为这是先行一步,那可就是少见多怪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
过去孩子们剃头,留少剃多。象水墨画,讲空白,计白当墨。或是一撇马鬃、或是两角抓髻、或是一撮舅舅
,一
朝天辫,全生动活泼,如任伯年齐白石等国师的笔墨。有一种盎然的动物
,如天马、如蛟龙、如虎仔、如海豹。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去剃个龙头,也不突兀。至于高寿的老人,返老还童地也剃成这种抓髻,虽然有点老顽童的造型,因为有寿数做底,却也没人敢
笑。而现代人满脑袋密密头发早早做成“火箭”“飞机”等类金属发型,二月二还要去挤理发馆剃龙头,总难逃滑稽二字。心理效果和波音747机头上画个龙头相差无几。
孩子们不管留什么头,有一点相同,只要在舅舅家门前,后脑勺燕儿窝就得留一撮舅舅
,以示对母氏家族的尊重。《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其母无其父,观音菩萨从天上来,也算他外公家门人,难怪送他三
救命毫
要字安在他后脑勺。虽是石猴,既然站着走路,就得遵从人间伦理。
孩子们一天天大了,要留头了,要向社会庄严宣告:我不再是顽童了,我要有自己的头脑了。所以,得留起头发来。束发,也是人生通过礼仪不可忽视的一步。
而人真正成
的标志,能够获得社会承认的,便是初婚。传统伦理道德非常推崇原配。正象鲁迅先生说的,连做药引子的蟋蟀都需公母原配。原配,民间叫角角夫
,书面称作结发夫
,苏武诗云:“结发为夫
,恩爱两不移。”可见头发所起的作用。对于女子呢,一上头就有了名分,作弄在头顶上的这种广告,比后来流行的定婚戒指还要明目张胆。怡红院里,宝玉拿篦子替麝月梳头叫晴雯看见,晴雯冷笑道:
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虽是一句玩笑,却见出女子嫁时要梳发髻的风俗。当然,古时夫
双方都要束发,否则,何以叫结发?只是男左女右,以示区别。
夫
就伴一直到底称作白头偕老。中国婚礼上最常用的词,就是这一句,从楹联,到祝福话,都不能豁免。民间俗话叫黑发熬到白发。白头偕老时的情景又被形容为:白发相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