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激(家庭篇)
有一首已经很有些年头的歌曲《我想有个家》,曾经在我的心头引起过久久的回响。是的,人活到一定的时候就想有个家,就需要有个家。
人们常说家是人生的港湾,是心灵的驿站,是情感的城堡,但实际情况是,家庭一旦组织起来,曾经的淑女变为佳妇,往日的奇男成为丈夫,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而这一页却是一张开始褪
的红色信笺;朝朝暮暮四目相对,看对方慢慢的也就没有了唐诗宋词的浪漫,更少了看流行杂志封面的惊奇。于是,日子一天天很有规律很可以有预见
地过去,而烦恼却无序无尽无法预料无法摆
地涌来。
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家庭因责任和义务而存在。我这样说一定有失偏颇,但是,仔细想一想,因为我们的年轻气盛和幼稚以及我们的想当然所致,我们对即将和我们组织一个家庭的对方有多少了解和认识呢?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烦恼有多少承受的准备呢?前些年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的家庭组成是一次他人生最大的赌博,好在,组成他这个家庭的对方,尽管和他一样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但在人品和素质上还是很实在很有责任感的,为此他对她还是很有些感激。
我不想说家庭对于社会的安定、人类的繁衍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前人一札一札的礼赞浩如烟海。我想说的是很多家庭存在的精神寄托是因为孩子,于是为孩子着想便成为维护家庭存在的最大最充足的理由。尽管为人父母者大多都可以以这个理由压抑或者修正自己的坐标;无可否认的是,社会愈是进步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就对个人产生愈大的
惑,既然是
惑,必然就是拿自己的短处比较别人的长处,于是短者愈短,长者愈长。有几个人的家庭会是两个很优秀的人的组合呢?普通的家庭便在这种种不断的
惑中过起风雨飘摇的日子。
有人才有家,家的具体形象就是房子,于是,房子就成为人建造在大地上的巢。亘古以来,这大地上人的巢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地组成一道永世不绝的风景,这风景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里发生了同样无穷无尽的故事,不管悲
离合、生死荣辱、贫寒富贵、贤愚忠
、孝悌廉
、仗义刻薄等等,皆在这人家天天发生和上演。
家是每个人必定的起点和终点,在苍茫的大地上,一个家连着一个家,仿佛一本硕大无朋的书籍,打开,是无数独立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却大同小异的章节,合起来,却是一本人类厚重的历史。
家,不管是现在钢筋水泥浇注的大厦,还是先人们的篱笆庭院茅舍寒窑,不管演绎着多少爱恨
集、悲喜
加的故事,古往今来每个人的生活却总是浓缩在家里的人生或生命历程。
家庭已经存在,
惑虽然很多,但是由于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不同,每个家庭便都在尽力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父母的家给我温暖的庇护,自己的家,让我的生命得以恣肆的思索,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组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同之处在于对父母的家我们无法选择,但自己的家,却可以尽力经营。
说起来容易,但经营一个好的家却实在不易。我是从农村一步一步很有些艰难的跋涉到这个城市的,于是,故乡低矮黑暗的土坯房便形成我对家最早的印象。我曾经在《永远的黄昏》一文中写道:“…村子不大,只住着二十来户人家,从上往下分布在四五个台阶上。那是村人很穷,家家都是土坯房,房顶是很黑的黑瓦,长着参差不齐的瓦楞草,那是房子年久失修的见证。每家都用矮矮的院墙围着,房子也很低,地面是夯的很瓷实的黄土,扬不起太多的灰尘。房子里面也很黑,长年的烟熏火燎使墙壁、窗棂、门板、桌椅,甚至墙上挂着贴着的字画,也没有了一点儿鲜
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屋里的角落里也黯淡而阴沉,带有几分不可抗拒的威严。…每家房前屋后都种着几株或可看或可吃或可用的树,给原本就不亮的院落更加上一层厚重的阴暗…。”后来随着父亲生活的改变,我们一步步从山村到集镇,从集镇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城市,说真的,那些新盖的平房和曾经住过的等等样式的楼房,却对我并没有形成太深刻的印象。
在自己有了家的这十多年里,倒是真真切切让我体会到了经营一个家庭的不易。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磨练,这些启示和磨练,让我受用不尽的同时深深感激不尽。
以前在看书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几句批注,录在此,以为本文结束之语。
成就大事业者,伟人也;成就小事业者,强人也;成就家业者,常人也。
曾国藩说:“做官乃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真善言也。
然,家为何物?何物为家?夫
共枕,梦去千里万里,谁能释之?
M.NiuDuN 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