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
有关“城市”一词进入我生活的所有印象贫乏的很。也就是说,在我本来懵懂的生命里“城市”一词更是懵懂,它从何处来,因何而来,我现在无论怎么想象或者回忆也没有明显的景象或者印记。昨天晚上伫立七楼的阳台,以一种过客的欣赏眼光打量这个在中国来说很可以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努力搜索记忆中或者个人的生活经历过程甚至生命里所有与“城市”有关的感受,思绪倒是很多,而印象却点滴皆无,这很有些令我沮丧的感觉。怎么说,我也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了三十多年,我曾经是那么地向往和热爱“城市”我曾经以“城里人”自居,以“城市”为荣,自以为与“城市”休戚相关,而此刻忽然觉得“城市”与我,如沙漠中的一场微风,草原上一滴渺小的
珠,大海里一朵细细的
花,都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卑微并且渺小的顷刻间便倏忽不见。而我与“城市”自以为是的“为荣”、“城里人”等等感觉,都是一种错觉,并且错在实在荒谬。这种荒谬也是可以载入个人生命史册的荒谬。更加荒谬的是我竟然在这种荒谬的感觉中行走了三十多年,这就如同我
体凡胎却在云上行走了生命将近一半的旅程,一旦醒悟,这种感觉不仅仅只是可以用后怕二字可以形容的。
虽然已经在城市中生活了若干年,今天才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对城市的怠慢,正是因为这种怠慢,城市开始报复我。城市报复我的手段非常简单,那就是一旦想到城市这个词,这个词就象一柄利剑,悬挂在我的头顶。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会断然落下,让我连疼痛也感觉不到的时候,就已经削去了我的头颅。
我之所以这样说,源自于城市对我的威胁,而非我对城市的诬蔑。说心里话,我曾经是何等地偏爱和向往城市,我可以在黄土高原的山脊上疾步如飞的脚步,走在城市宽阔的水泥或者柏油马路上,只能一步一步蹒跚
动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前行,这足以说明我对城市的态度虔诚的相当深刻。以我的渺小和卑微,只能对城市采取毕恭毕敬的敬重,才能仰城市的鼻息而苟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通过这些词语,亲爱的读者便可以想象出我在城市中行走的样子就像蚯蚓,而我在老家泥泞的土路上尽管可以以狼的速度追撵兔子,但城市却拒绝我沾满泥土的布鞋。城市的皮鞋鲜光锃亮,城市的鲜花循规蹈矩,城市的声音错综复杂,城市的样子光怪陆离。和乡村的纯朴相比,城市更像是一个
落于烟花的女子,尽管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尽管可以通过化妆的手段而无比妩媚,也可以在璀璨的灯光中尽呈妖娆和高贵,但是,走过许多城市后,在某一个瞬间,我顿然感到,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脸谱,这些各种各样的脸谱尽管存在些许差异,但和各种各样的乡村比较起来,这些差异便大致相同了。无论是南方或者北方的城市,都是用高高低低的楼房、宽宽窄窄的马路、曲曲弯弯的巷道、深深浅浅的店铺,霓虹灯、
灯、琉璃灯,柳叶眉、超短裙、低
、
脐装、高跟鞋,手机、电脑、汽车、别墅等等构成了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所在。而乡村则不然,南方的乡下是小桥
水,北方的农村是崇山峻岭;南方的院落是白墙黑瓦,北方的人家是坑院窑
;南方的村舍小巧玲珑,北方的居舍沉稳雄厚;南方的田野袅出月白风清,北方的山村投下参差山影;南方的原野终年只见碧绿如洗,北方的田地却因季节的
替而色彩更迭;走过南方的水田,田上是天,田中也是天,漫步北方的梯田,脚下是和黄土,头上是尘土;南方的云朵因
而娇
,仿佛能拧得出水来,北方的云朵脾气刚烈,动不动就有电闪雷鸣…。
其实,让我仔细并且尽我的能力来思考“城市”这个词语的原因,是另一个词语,另一个与“城市”这个词语相去甚远的词语,当那个词语从一个孩子天真纯朴的嘴里慎重地重复多次以后,我站在七楼的阳台上,透过夜
,打量身边的这座城市,同时也张望着养育了我的故乡农村。
孩子说的这个词语是“安全感”对这个词语本身,我并不陌生,但面对这个词语表面或者隐喻的意义,我发现我知之甚少。通过这个词语,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给城市带来了“威胁”首先这种“威胁”表现在我选择了“入侵”这种方式,而“入侵”的目的则是“占有”、“霸占”所采取的手段大多是“暴力”、“胁迫”、“引
”等等,可见,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是密切关联的,那么人的行为,必然也是密切关联的。其实,在这个词语如此明白地告诉我与此关联的另外的词语以及我的行为也与这些词语密切关联之前,我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行为,并没有过多的目的
。我仅仅想生活在城市,想和一个人、一群人甚至一部分城市人生活在一起,仅此而已。但是,通过这些相互关联的词语,我知道我的行为始终在与这些词语相互结合,甚至是相互勾结,这些词语陷害了我。我可以对自己说,我是无辜的,但面对别人,特别是面对一个孩子纯净纯洁的眼神,我知道对自己的辩解显得多么滑稽浅薄。至少,我犯了“过失罪”有关“过失罪”法律条款上这样注解:“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这种论述非常符合我对城市所采取的行为。好在,我的行为本身的程度,尚不构成“犯罪”换言之,就是说我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不存在这种可能。
无独有偶,从北方到南方,再从南方到北方,列车上,再次听到一个城市的孩子说到“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小的女孩子,大概只有八九岁,看来是随着父母去北方旅游的。母亲告诉她,在陌生的地方不能
跑,要小心汽车、悬崖、池塘、人贩子等等。听到她们母女的对话,我觉得压抑和苦闷,为何“城市”人有着这么强烈的“安全感”概念,而那些成天与悬崖峭壁或者大海池塘息息相关的乡下人则明显自我感觉要安全得多?城市钢筋水泥建造的楼房总比农村的土木建筑结实的多,为何更加缺少“安全感”呢?这是不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一种悖论?我不得而知。
“城市”一词与“乡村”一词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这个人怪就怪在总喜爱把一枚硬币的正方两面都要翻来覆去看看。“城市”一词隐喻着的是“繁华”和“富裕”“乡村”则代表着“落后”和“贫穷”再由这些“繁华”、“富裕”、“落后”、“
M.NiuDuN 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