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有一位网名“无人到达的角落”的网友,在我的TOM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中留言:
“您是前辈,您是过来人,我有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我总觉得生活过得好没意思,我似乎已经麻木了,更不奢望什么感情,我现在才二十多岁,可想想未来的几十年,我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思,想想都觉得烦。想想每天重复的过一些生活,有点害怕。我是一个不喜爱单调的人,不喜爱一尘(成)不变的生活,一种生活方式过久了,就觉得烦。所以现在还不想结婚,可不可以告诉我,生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
说实在的,我虽然是“前辈”虽然是“过来人”但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准确的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我虽然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但生活并不是每天都是诗意的,再乐观的人,也会遇到烦恼,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这不,我最近就遇到了烦心事,所以很有些日子没有更新我的博客了。看到这位网友的留言已经好几天了,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还是有责任、有义务、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生活怎样才算过得有意义?也就是我们怎样看待生命,怎样看待生活。要说,这个问题好像从上小学时候起老师就讲过,只是我们可能没太在意而已。其实,只要我们弄清了生命的意义,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就不算问题了。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说老实话我,我也说不准,不过有这样几位残疾人倒是用他们的行动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怎样诠释生命的意义的。
之一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一个聋盲人要
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
,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
从海伦7岁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学院的14年间,她给亲人、朋友和同学写了大量的信,这些书信,或者描绘旅途所见所闻,或者倾诉自己的情怀,有的则是复述刚刚听说的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在大学学习时,许多教材都没有盲文本,要靠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预习功课的时间上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当别的同学在外面嬉戏、唱歌的时候,她却在花费很多时间努力备课。
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爱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
1968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一个又聋又盲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证明了生命的伟大。
之二 “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
约翰房忡舅梗?969年生于澳大利亚。约翰房忡舅勾映錾哪且惶炱穑陀胪纯嘟艚粝嗨妗S捎诩棺迪虏棵挥蟹⒂贾缕渌妊现鼗危谠啻砦唬挥懈孛牛鋈司拖窨衫止弈茄缴涎运豢赡芑罟?4小时,建议他父亲准备后事。当悲伤的父亲给儿子准备好小棺材、小墓地后,发现儿子居然还活着。医生又断言他活不过一周、一个月、一年…,可是约翰的生命却倔强地打破了医生的预言,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顽强地延续着。
命运曾让约翰
尝冷暖艰辛。由于腿部没有发育,他甚至连假肢也不能安装,特殊的体形使他成了别人嘲笑羞辱的对象。约翰说,他的轮椅曾被无数次拆毁,他曾被同学挂在吊扇上,一些恶
甚至把他扔进垃圾桶,在周围点火烘烤。不怀好意的人得知他的腿双没有神经,竟然残忍地用刀片、打火机、大头针、图钉等摧残他的残腿。可这些都没有动摇约翰的求生意念,17岁那年,约翰干脆截去下肢,完全依靠双手走路。
手术后的约翰拒绝使用轮椅,他把自己的身子安置在滑板上,用双手撑着行走,谁能想到,约翰从此飞了起来。人们无法相信,无腿人约翰考取了驾照,登上了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比赛的冠军领奖台,游泳、跳伞他样样在行,甚至获得了全国健康人举重比赛的第二名,更受到了南非总统纳尔逊仿吕慕蛹?
正当约翰欣然面对生命阳光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29岁的时候,约翰被诊断患晚期癌症,医生又一次给他的生命倒计时,这次只有1年。
面对再次
近的死神,约翰坚强地与病魔抗争,其间,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癌症的资料,还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几乎成了癌症资讯的专家。他还四处打听,寻求好的建议。两年后,约翰房忡舅菇崾酥瘟疲徽饺啡先5彼郎窭肟氖焙颍
醯搅诵腋!?
约翰的一生都在和恐惧、孤独、侮辱、折磨、病痛甚至死亡抗争,回想往事,他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伤痛和苦难。有人在烦恼,有人在哭泣。面对命运,任何苦难都必须勇敢面对,如果赢了,就赢了;如果输了,就输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经历过几次死亡的恐惧,约翰想讲出曾经的屈辱、不幸,他想用自己的经历
发别人的积极心态,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这让约翰踏上了职业激励大师的道路。
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对自己的经历作简短的演讲。“我一定要把最勇敢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约翰告诉自己。他的经历和现状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他也因此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一个女人跑到台上,哭着告诉约翰,她非常不幸,正准备自杀,身上还带着手
,听了他的演讲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一个曾被多次宣布过死期的约翰依,今天依然然健康的在全世界发表演讲。今年还到中国的部分城市进行巡回演讲。“每个人心中都有希望,我希望帮助你们把它保持下去,哪怕我的演讲只能
发一个人,我也会让你们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感到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这是约翰演讲时说的一段话。
一只滑板、一块海绵垫、两条结实有力的手臂,这位身长只有普通人的一半、没有腿双的外国残疾人,却用一双手走出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之三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秋天出生于济南。5岁患脊髓病,
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
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便重印3次,还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张海迪的信念就是:“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之所以要介绍这几位残疾人,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体格不健全的人都能让自己的生命放出绚丽的光彩,那么一个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呢?
如果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我想那可能是因为缺少生活的目标。我希望这位网友多读一些励志的书,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重新确定自己人生的坐标,然后努力为此而奋斗,这样,你就不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从以上几位身残志不残主人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生命是一份责任,一个人,只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的生活就一定会丰富多采的。
这位网友现在之所以感到生活“好没意思”我想也许是暂时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或者遭受了某种挫折,暂时出现了迷茫。其实生活中,有
高照、风和
丽,也有
云密布、雨雪雷电。人生中,总会有酸有苦有辣有甜,这才能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常常祝愿某某人快快乐乐每一天,但事实上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生活中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只有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人有失意的时候,有迷茫的时候,但要迅速清醒,这就是要有坚定的生活信念。
我也有过失意,也经常遭遇烦恼,不过,无论怎样失意,怎样烦心,我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因为我坚信,困难、挫折、失意、烦恼都会过去,明天会更好!
你才二十多岁,这正是人生的花季,简直令我羡慕死了。如果时间可以倒
,我一定会让自己的这个花季大放异彩!你说你是一个“不喜爱单调的人”我想,那就珍惜现在,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人生一世,草木一
。应该珍惜生命的宝贵,不可虚掷年华。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有质量,更有意义。
注:部分资料摘自网络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