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笔随意走文集 下章
《想象张若虚》赏析
   “仿佛江水的自然泻一般,这样的诗句从他的中汨汨而出: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江无月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烟波浩瀚之景,在诗人之佳句中尽收眼底,褪,出月落,桃花春风笑,人面何处俏?绾不住之华秋月,悲离合,独天地之悠悠。

 “在中国文学中,能与西方相抗衡的,惟有诗歌。《江花月夜》的诞生,于浩瀚的中国诗史,不啻是一个奇迹,那种对时间的从容追问,身心与宇宙俱溶为一体的空茫之境,均惟东方所特有。”

 此诗视野开阔,情感真挚深邃,实在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在中国诗史中,诗人所咏叹的对象,以明月为最多,亦最佳,明月实际上已成了大自然,或人类所面对的整个宇宙的象征“明月诗人”已成了中国诗人所向往的最高桂冠,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天才而自负的李、苏当然都是不会拱手的,最合适的选择,自然是沉默。“

 因为天才都是独孤求败,对于旷世奇才,小有才华者自知笔力不及,自然唯有沉默,然而那钻石之光华,终是掩盖不住的,如同在云天之上之苍鹰,俯临众生,乘风踏月,拈花微笑,对一切之评价,都付之一笑,云天里且逍遥自由,已在自信自知中足。

 “在漫长的诗史中,张若虚是寂寞的,即使近于同一派的李白、苏轼这样的大诗人,也未对这位前辈诗人表示应有的尊敬,甚至未置一词。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杰作,无不是从《江花月夜》胎出。相反,他们对一些二诗人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如李白对写下七律《黄鹤楼》的崔颢的叹服,苏轼对婉约绵的秦少游的推崇。这不使我想到歌德对三音乐家泽尔特的完全信任,却对伟大的贝多芬视而不见。“

 应该不是对此高妙之作品视而不见,而很可能因对作品内心之敬畏而沉默,因为对于杰出之作,心狭窄者往往心生忌恨,以贬之而后快,或是自知不及所以不作言语,因为眼高手低者之评说,很容易便自己之浅鄙,沉默便成了最佳之选,但其内心之惊叹,自然感受深刻。

 “《红楼梦》一直尾随着影子一般的续书,而《张若虚诗集》的残缺,则无人能续,或不可能有续。”

 既是妙韵佳句天成,便已经是一种极至,续,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想象张若虚》--庄晓明文笔优美犀利,以《江花月夜》之名作,引出了张若虚之作品少人推崇之猜想,思想感悟十分深刻,条分缕析中,直抵人心与真相,作者对诗词均有非常深刻之鉴赏力,对人更有深刻之察力,令人由其笔下之想象,得到智慧之启迪与哲思之享受。  M.NiUDuN xs.cOm
上章 笔随意走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