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碧之筱桦文集 下章
七月吃李
 一

 七月的水果像是着了魔,纷纷拥进城里,你看,紫水晶的葡萄,绿翡翠的苹果,白里透红的桃子,水灵灵的西瓜…哎,没办法,时令到了。如果去水果店,那会让你看花眼,以至于忘记季节,颠倒国度。美国的红提,泰国的榴莲,日本的青森苹果…且不管是不是冒牌货,总之牌子上是这么写的,而且似乎一年四季都有。

 最不起眼的是李子,也就是本地产的土李子——哎,李子,你来凑什么热闹啊!尽管也有人想尽办法提升你的身份,比如说当年某某皇帝吃过,于是叫做贡李。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你似乎从来就是长在沟坎田边、山野杂地,从来没有人去精心过,很随意地在哪个旮旯里一栽,不几年就开花结果了。也是,生得这么荒僻,还能有什么好果子。论个头,不如樱桃娇小,惹不起怜爱;不如桃子大,好歹可以肚子。论长相,有点像苹果,但远没有苹果俊美,更糟糕的是,一成常开裂,破了相,哪还好看?论颜色,青中带灰,结在树上还好看,一摘下来就灰头土脑;透的青中泛黄,但黄得又不纯正,逗不起胃口。论口味,如果带皮吃,始终糙而带点苦味;削了皮,味道好些,但大家都这么忙,谁又有闲心去做呢?黄了的要甜些,必须吃得新鲜,稍久一点就软粘粘的,吃起来恶心。因此,李子在街上没有什么买相,总是沦为地摊货;运气好的进了水果店,也只是陪衬,当不了主角。

 二

 有一对母女,这几天常来菜市卖李。她们估计也没有摊位,属于“游击队”我每次见到,都是在不同的空隙间。之所以印象深刻,完全是因为那个小女孩儿。一天傍晚,我在电杆旁边买她们的李。

 “你们是哪里的?”我问。

 “通江。”小女孩儿回答。

 “通江我有个朋友,在学校教书——”

 “姓黄,是不?”小女孩儿的妈妈接上我的话。

 “那我买点。”

 我挑选。小女孩儿也给我选。

 “挑硬的啊。不要挑耙的,耙的就甩出去。”小女孩儿的妈妈说。

 挑了一小袋,一称,二块九。小女孩儿动作很麻利。

 “给叔叔抓一把,抓够三块钱。”小女孩儿的妈妈叮了一句。

 “噢,三块一了,收你三块。”

 之后,几乎是每天,我都要卖两斤李。

 李总有点苦味,口感并不好,拿回家里,只我吃。也难怪,现在什么没吃过,只要有卖的,都能吃到。审美疲劳,吃也疲劳,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够燃起情。今年春天出了一种美国车厘子,40块钱一斤,头好点,味道也不特别,还没有本地樱桃好吃。前一段时间热播《舌尖上的中国》,很了一肚子口水,照着菜谱研究厨艺,红烧已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赢得赞口不绝。做红烧是个细活,过程漫长而复杂,但正是这个过程,造就了美味的诞生。现代人多不看重过程而只在乎结果,就是山珍海味也有腻的时候,哪能不疲?

 不经稼穑,永远不懂稻米的香甜。没有根基,什么味道都是飘忽的。

 三

 把李子冻凉,抓一碟放在几上。斜倚着沙发,边看电视边品尝。

 锋利的小刀,从顶上打开一个切口,轻轻地转动果子,一段绿带垂了下来,如果手艺好,一个李子只一刀就是一个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一口一个,凉幽幽,甜丝丝,别是一般好滋味。

 当然,更有回味。

 “买李子哦——”外面响起了吆喝声。小贩用加重自行车驮着篓子,走村串户叫卖。生活在农村的小孩子,最能吃到的水果就是李子。也不削皮,甚至也不洗,买来就吃。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吃李子,打摆子。”“桃李伤人,杏子树下埋死人。”这些话都是大人教的,无非是叫小孩子们少吃李子。但那个岁月,除了桃李苹果梨还有把黄瓜菜瓜地瓜蕃茄当水果吃之外,哪有水果吃?因此一出李子的时候,总是三五伙伴一起,比赛着吃,吃得很多,常常吃坏肚子。但不管怎样,在哪个贫穷的年代,李子给人生带来了一丝少有的乐趣。

 上高中时,山里一位同学送我一颗李树,有一人多高,当年栽下就开花结果了,但最终没有什么收获。可能是平坝地区土质肥沃,李树水土不服,脚一蹬,翘了。

 后来进山教书,吃得最多的水果还是李子,还在校园的边上栽过几棵李树,但只见开花不见结果。难道李树还有野?不结果也没什么,年年看花也是趣事。每到快放暑假时,也是李子成的季节,多的是,随便哪家山头林盘一钻,保证撑死。山里人憨厚,见到我们摘李,就像看到自家的牛吃草一样,没有一个觉得是在偷窃。山上多的是土李子,不吃也掉到地上烂。这种李最好要削皮吃,苦中有甜,滋多味正。如果不想这么麻烦,随便在课堂上说一声:“你们哪家的李子最好吃,明天给老师带点来尝尝。”也保证撑死。同事陈老师妹妹家多好李,一天下午放学,天有些下雨,我们几个去他家吃李,不仅吃了很多甜李,还蹭到了一顿好饭,那大碗的山酒、大块的山腊啊,至今难忘。

 四

 尽管很多城市都已经现代化了,但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大约也只解决了温问题。这些年,我走过的地方很多,富的地方也去见识过,就像在中国挣钱到美国消费,那只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是玩不起的。于是到穷乡僻壤去,找优越感。中江深山里的学校我去送过课,仓山近乐至的一所学校也有我的“粉丝”我去过那儿,连路都还不通畅,也听说,有几个村近年才通电。

 这些山里的苦李子们,又有多少能踏进城市,踏进之后又如何呢?除了我们这些半路走进城市而且还有点记忆的人之外,李子是没有市场的。最终的结果,是花了那么多心血,了那么多汗,走了那么远路,辛辛苦苦进了城,而不为城市接受。

 年年去通江看李花,那美丽如轻云般的景,不知陶醉了多少人。花开的目的是结果,但如果果的结果不好,也必然会伤到花的心。今年风调雨顺,李子丰收,花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支持一下,让李子有点想头,明年才好去通江看李花啊!  m.NiuDUnxS.CoM
上章 碧之筱桦文集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