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印象
地铁像这个城市的中枢神经。体育西,公园前,客村几个中转站是神经系统上的几个节点。在快速而凉爽的氛围中,不经意的就把你带到想要去的地方。所以那些虽然很宽阔的马路却因为车辆迟缓,变得像是这个神经系统的末梢。当然,地铁里人们都是行
匆匆,安静但是充满活力,所以不会让我感觉到如电影《人鬼情未了》里的那些生活在地铁里的鬼魅的存在。这是这次去南方时,广州给我的感觉。
几年前来这里的时候,坐的是巴士,太拥挤阻
,虽然可以沿途看看风景,但是太慢了,那种赏风景的雅兴就烟消云散了。记得从五山到芳村整整用了我尽四个小时。好在回来的时候是晚上,不那么
车,只用了一半的时间。而今天我走同样的路线时,地铁只用了四十分钟不到,真是匪夷所思。
虽然快速,但是目的地的到达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快乐。因为时过境迁,人事两非,朋友们往往是不
而散。没有了那种赏风景的心情和心境。
所以有时我想,忙碌的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喧嚣的城市到底哪里是我们宁静的乐园。至于我嘛,更没有快乐可言。没有很多朋友,没有很多可以交流的对象。有的只是生活的重担,有的只是情感的荒芜,有的只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像我这种年龄的人,还在经历这样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能不说是惨绝人寰啦!
而广州人是很充实的。他们没钱的拼命挣钱,有钱的继续赚钱,而且还可以享受生活。他们是本地的主人,他们的土地承载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仔。他们中有的人会用鄙夷的目光看着这些
着不同方言,带着各种口音的人群,觉得很怪模怪样的,就像我最初听到粤语时的感觉一样。但是,有更多的本地人很清楚地知道,就是这些人群构建了经济体系的基础部分。
那些城边的本地农民,他们的土地一夜之间变成了豪华别墅,所以他们可以有各种不同渠道的盈利,或征收,或转让,亦或共同开发。而那些黄金旺铺的所有者,更是可以赚取大把的钞票。
所以像我这样吃不到葡萄的人,除了发发牢****,好像不能做些什么。
我告别了这些凡俗的一切事物,来到了越秀公园。人说到广州不去越秀,就像去了北京不去颐和园一样。我也去逛逛,不过是一个人。
突然觉得一个人其实很有意思。想想如果有一个同伴,也会很麻烦。因为你要考虑对方是否愿意与你同行,如果很牵强的话,哪里还会有很好的雅兴。而且还要考虑对方想先游哪里,想吃什么,等等。所以有时觉得任何的心境都是自己给的。没有哪一丝的喜怒哀乐不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现在的我想走想停,想吃想游,都是完全完整的自我。我可以留恋往返,我可以踟蹰花前,我更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更可以是我内心的帝皇。或清高或悲悯或
离,什么都可以。
越秀是南方的一个很有名的公园。与别的公园不同的是,她没有过多的名胜古迹,更没有神话传说。她有这满山的苍翠
滴,她有这南国风情,热带格调,千姿百态。
从西门拾阶而上,两旁的
背竹异样的茂盛,有裂叶的品种,也有羽叶的,让你刹那间感觉到热带风情。家乡也有
背竹,但是全都是盆栽的,
地不能越冬。这里简直就是她们的天堂。盘
错节,匍匐满地。弯下
细看,天哪,这哪里是
嘛,分明是千万条姿态各异的蛇!找不到头,也找不到尾。再看空中,他们从地里盘旋而上,依附着那些树干,直冲云霄。空气
漉漉的,很容易让人胡思
想,真的不敢久看。
而抬头看见的那些榕树,有很多品种,细叶的,大叶的,花叶的,不一而足。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气生
,千丝万缕,狂野地垂下来,有的直抵地面,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
。而那些树干,简直不能称之为树干,更像那些大手笔的
雕作品,颇有风骨,充满力量。
最吸引我的是几株百年甚至是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和木棉树,年轻而又苍老。苍老的是那些遒劲的枝干。年轻的是那绿油油的叶子,和那些寄生在他们身上的,绿得极有层次的藤蔓。
但是他们不是树
也不是藤怪,他们是护佑中山先生纪念碑的神灵。
位于阶梯顶端的这个纪念碑是羊城的制高点。高耸的四方碑塔上,撰写的是总理的遗嘱。以此为中心的还有下面的“中山先生读书治事处”以及国民
元老伍廷芳的铜塑像——留洋的法学博士,那个时代的先锋。
因为是制高点,所以有许多革命先烈们,在战争中屡次为了占领和保护她而留下的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山先生如果能看到,今天他的故乡的发展和进步的话,他应该是非常欣慰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那些血与火的历史,不能忘记那些年代里的人们用身躯和理想谱写的壮丽篇章。这份厚重的礼物让今天的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下山不远处便是有名的明代城墙。被那些几百年的榕树发达的
系编成了一张张的网。那一块块青砖所沉淀的历史与山下的现代化的都市相映成趣,让你在过去和未来的时光隧道里穿梭。让你对生命重新思考和定位。让你重新咀嚼和体味历史与现实
织的韵味。让你瞬间突破这三维的时空。让你物我两忘,思绪万千。
正当我在浮想翩翩的思绪里徜徉的时候,一阵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音乐中断了灵魂的飞翔,她又重新回到了我微胖的躯壳里。
我寻声而去,发现原来是一群退休的老人在南苑西亭里唱粤剧。早听说粤剧以广州荔湾的八和会馆最为有名,可惜没有亲身去那里听戏。
戏曲我是很喜爱的,特别是地方剧种。那些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和唱腔可以让你真正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
像粤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节拍明快,唱腔简单,而且一段唱腔就是一腔到底,极有特色。唱念全用北音,行当分明,各角色唱腔亦十分分明,所以不懂的人都可以不看服装就能说出谁是武生谁是花旦。
但印象最深的还不是这些戏曲的唱腔本身,而是那些唱戏的人们。他们就像大多的广州中老年人一样,黝黑的皮肤,不看重穿着和打扮。
南方的气候总是
漉漉的,水汽很重,难得见到几个
朗的晴天。空气也是闷闷的,稍动几下就大汗淋漓。但是,只要深深的呼吸一下,就可以让你感觉许多生命的活力。
当外面下雨的时候,这些民间的艺术家们就来自发的来到这亭子的下面。
一部扬琴,两把二胡,一板一钹一谱架,再加上六七个人,就构成了南国最难得的风景。
除了我之外,再没有别的听众,差不多就是自娱自乐。但是他们真的很投入。谱架前的两个演员,一男一女,身着便装,并没有穿戏服,但是唱念做打没有一丝不专业。眉飞
舞,神采飞扬,没有一句不入戏。
再看乐队。乐手们并没有因为粤剧的唱腔简单而显出烦腻的表情。相反的,他们沉醉其中,双目微闭,甚至是摇头晃脑,依着腔调深情地走。
人说“胡琴赶戏,戏赶板”但是这里的戏是那样的和谐天成,没有半点的牵强和生硬。
那韵味十足戏曲飘
在整个公园,在相思树梢上盘旋,在九重葛花前
绕。也可以穿过树林蜿蜒而下,与现代化的街道上的车水马龙融合在一起。让你真正的感觉到身处南国。让你体味到什么叫做异域他乡。
这是怎样的一幅民俗风景图,这是怎样的一张活生生的生活画卷。他们的认真和投入,他们的自信和谐和,让我有许多非常愉悦的心情。
这真的让我对广州有更加深刻的看法,这真的让我重新审视那些忙碌而充实的广州人。
当我的家乡的人们整天坐在牌桌上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忙着他们的事业。当家乡的人们为了蝇头小利而面红耳赤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却在盘算着怎样扩大档口的规模。当家乡的人们守着那些传统的耕作方式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在考虑产品的国际市场。
我正在思绪万千的时候,家里来电话催我了,我只好带着复杂的心情启程回家了。
这次我是坐了地铁去的车站的,直达候车大厅,真的很方便。
哎,要是早几天来越秀的话,这段时间在羊城的逗留可能真的会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M.NiUDuN 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