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
送走了林海静,杨沪生坐在议政堂里发愁。
自然不会因为参议会的事情发愁,用债卷形式和平赎买土地,虽然国家财政负担重了一点,可只要工业抓上去,这些负担还是能很快解决的,至于参议会,民主的招牌是要保护的,可里面那些认为“军人有服务之义务,议员有人格之尊严”的笨蛋,也是需要敲打敲打的,而这个事情他用不着着急,自然有应该着急的人去做。
让杨沪生心烦的是家事…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讨好何清萍。
与这个时代大多数妇女同胞不同,那些妇女只知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而何清萍?也许是杨沪生给她灌输了太多男女平等观念,她已经不再是传统女
了,而是把自己当儿子管的前卫
子。
开头杨沪生觉得这样不错,俩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这重男轻女的年代,这样很不错,
足了杨沪生当一个现代人的**,有
如此,夫复何求?
可时间长了,杨沪生又觉得自己好象是在自己找罪受。
现代人的日子好是好,可要是在家里连
香烟的自由都没有,这做人就太失败了。何况“前卫”的何清萍见到杨沪生将房子弄的
七八糟就要冲他发火,男人嘛,是做大事业的,家里这些
蒜皮的小事又怎么可能照顾的过来?
像早上那样,当着史秉誉的面,给自己脸色看,结果让讨厌的史秉誉拿着事情嘲笑自己,杨沪生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跟老婆离婚重新找一个,或者取消一夫一
制,自己娶他一打老婆?这念头不过在脑海里一晃即失,一个老婆都这么烦了,一打老婆岂不是自己找短命?让老婆传统一点,一切都听他杨沪生的,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杨沪生觉得这不是女人,而是玩具…娶玩具当老婆又有什么意思?
既然不想让玩具当老婆,自己只能继续跟何清萍过日子。可一想到回家要看老婆脸色,杨沪生心里又有些发憷…一个大老爷们,给老婆骂得狗血
头,传出去自己这司令员威望何在?
挠了挠头,杨沪生长叹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一场家庭风暴既然无法避免,那只能想办法减轻风力了。
漂亮的鲜花是一定要准备的,现在玫瑰没有,只能让警卫员出去想办法搞点月季来,反正都是带刺的红花,女孩子看了总会喜爱。
回家脚步要轻轻的,态度要诚恳的,在递上鲜花的同时,还要做到一哭二跪,要赌咒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了,自己以后一定虚心改正…虽然这个保证已经做过多遍,而自己每次都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可再做一次保证也是需要的。
当然,为了避免风力太大,抱着晶晶去找老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她总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冲自己发火吧?史秉誉能把自己给陷害了,拿他女儿当回挡箭牌又算得了什么大事?要是能让晶晶他妈对清萍抱怨几声史秉誉太不成话,自己安然渡过这场劫难可能
就极大了。
“报告!”
杨沪生正在想着如何对老婆发动亲情攻势,好将麻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门外传来报告声。
“进来。”
作战部部长伍家铭从外面走了进来。
“首长,刚接到电报,是太原方面的。”
“哦?左司令员的吗?给我。”
杨沪生伸手接过电报,甩了下,将电报展开。
“…怎么?太原没攻下?”
杨沪生拿着电报,走到门口,外面光线好,再次从头到尾扫一遍。
“是,左司令员说在太原他们遭遇清军新成立的四个师,这些清军兵员充裕,装备
良,我军初次进攻受阻。”
“四个师?…奇怪啊?佑民的情报里并没说清军新编陆军很厉害的嘛!”杨沪生喃喃道。“叫竺部长来一趟…你不用过去,让小王去趟就是了。对了,雪龙不在,让林金宸也过来趟吧。”
杨沪生接到的电报,是襄樊转发过来的,时间上晚了几天。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第三集团军初次攻打太原,因为受到较大阻力,部队长途行军后又很疲惫,不能不停止攻击,暂且休整然后再次进攻。在电报末尾,还有一段话,说是因为第三集团军参谋长身体不适,现在不在前线,而参谋长之职又不能空缺,现已任命刘锦棠代理参谋长一职,望司令员批准。
先斩后奏,这是左宗棠老毛病了。不过杨沪生觉得这样也不错,反正这个左宗棠能打仗,让他负责一方大事,自己很放心。
杨沪生所担心的,是电报上说的清军四个师。
竺泽生领导的军事情报部并不是光吃饭不干事的部门,年初时,军事情报部就呈
了关于清军成立六师的情报。而当时杨沪生的反应是:这是拾人牙慧。
杨沪生以为清廷只看到解放军采用军、师、旅、团编制后,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与清军单一步兵或者步炮协同的淮军相比,高了不知多少,于是清军也有样学样,搞什么师、旅、团,师以上又设置军。
军队编制学习解放军,可官衔上却差的很远,与解放军相比,清军至少没有政委一职。在官衔上,军的最高长官是总统,师首长为统制,旅是统领,团为统带,营是管带,连为队官,排倒是排长,班长、副班长又成了正副目。
除了排长,一切名称都跟解放军完全不同。
细想一下这也难怪,高高在上的清廷总不能什么都学习解放军,不然清军独立
又体现在哪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了军队就成了主官为体,编制为用,充分体现出这些师是大清帝国的军队,与南方叛逆截然不同。
对清廷都到这种地步了,为了这些东西还要削尖脑袋,拼命体现出自己特色来,杨沪生只是一笑置之。可今天,从第三集团军的电报上看,杨沪生觉得自己好象笑的太早了点。
“首长,您找我们?”
竺泽生与林金宸同时出现在门外,见作战部的伍家铭部长已经站在了议政堂里,竺泽生笑着打了声招呼,林金宸只是对伍家铭略微点了下头,若是不注意,根本不会看出他这是在打招呼。“二位进来吧…竺部长,我这有封电报你看看。”
杨沪生将电报递给了竺泽生。
“这是左宗棠的…电报中说的这几个师,你们情报部事先察觉到有什么异常吗?还有,在左宗棠这封电报到来之前,你们情报部怎么没有太原方向清军已经增强兵力的情报通报上来?”
“…四个师?三分之二的新军都跑太原去了?”竺泽生看到电报上说的四个师,不由得惊讶咦了一声。
草草将电报看完,竺泽生抬头看着杨沪生,直率地说道:“首长,我军自从消灭法军巴赞集团后,清廷大为恐慌,大大加强黄河以北警戒,尤其是山西境内,更是遍地都是密探,这个我在两个月前已经跟首长您汇报过了。”
杨沪生一回念,印象中好象是有那么一回事情。略显尴尬承认道:“好象说过,时间太远,有些忘记了。”
“清廷加强北方戒备,不光谍报人员无法潜往,连京师那边与我们有了暗中来往的清廷官员,也无法将情报传递出来,可以说,我们情报部现在开展工作极为困难,很多情报还是到京师去与清廷联系的西洋人在经过我们防区时,传递给我们的。”
“首长知道,京师那些老爷们对洋人毫无所知,同样的,那些洋人对清廷也是所知有限,他们传递出来的情报,很多都显得滑稽可笑,毫无价值。”
林金宸想起了什么,低声问站在身边,正看着杨沪生的竺泽生。“竺部长,我记得你好象在一个月前说过,清军新军中,六个师不可小视?”
林金宸声音虽小,杨沪生与伍家铭还是听到了。伍家铭还好些,杨沪生脸色有些变红了。
他现在也想起来,竺泽生在一月前,于南昌曾经专门找自己说过,新成立的新军六师,实力不可小视。可杨沪生当时正为了权利法案和那些议员在参议会斗法,为了让权利法案看起来封建的东西尽量去掉,杨沪生不得不冥思苦索,想尽一切办法与那些议员周旋。
从五月一
一直到九月中旬,杨沪生的精力都耗费在参议会上了,好言好语、威胁恐吓、
之以利,什么办法都使尽了,毫不容易让权利法案在参议会通过,可重视了议会,对军事就有些疏忽,将竺泽生当时提出的警告早已不知忘到什么地方去了。
本来杨沪生想好好训斥一下竺泽生,现在看来训是不用训了,要训,等于扇自己耳光。他只有虚心询问情报部门到底都了解了那些东西…纵然清廷对黄河以北戒备森严,杨沪生相信竺泽生还是有办法从黄河以北搞来情报的。毕竟再严密的戒备,也不可能做到铁板一块。
杨沪生给三个手下,让了座位,叫警卫员给他们上茶,有如一个爱好学习的好学生,虚心询问道:“竺部长,你再说说看你们了解的清军这六个师情况吧。”
“首长,我让下面将我们了解关于清军这些师的情报送过来可好?”
杨沪生点头道:“这是自然,不过你应该了解,我想先听听你的。”
竺泽生略沉
半晌,将自己了解的那些情报娓娓道来。杨沪生坐在座位上专注聆听。
杨沪生没说话,林金宸与伍家铭也不好走,俩人坐在旁边,当了陪听的,虽然他们早已听过竺泽生介绍情况无数遍了。
竺泽生了解的清廷新军分别是第一到第六师,每师兵额官长及司书人等748名,士兵10436名,杂役1328人,全师满编有12512名。这样一个师,一个月光饷银、柴草、衣服、医药、公费、马干、炮费…各种费用就要十万两白银(不包括武器装备、骡马营舍),六个师就要六十万两白银,可以说,清廷在这上面下了血本。
杨沪生与林金宸对望一眼,杨沪生是军队总司令,而林金宸是副参谋总长,俩人对解放军军饷开支也是很了解的,解放军主力部队一个月军饷耗费折合白银就需两百万两,这也没包括
炮购置,如不是占据了最富饶的江南,自己还有温州、福州、厦门、宁波、广州各口岸与外国做生意,这战争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杨沪生从这上面又想到,难怪洪仁氯伦乓胬匣瓜纾薪夥糯笠档慕夥啪辉傧蛘笤黾泳芽В烧蛭胗⒎ǖ恼秸普缫巡豢爸馗海彩敲阄淠眩切┑刂髟僖荒质拢樵备畔蛊鸷澹槿诗要是能顶住,也是怪事。不光洪仁
プ。繁哺藕槿诗软化下来。
看来统一全国后,第一件要事,就是大裁军,军队不裁减,政府财政收入根本无法好转。
可周边局势允许自己裁军吗?
杨沪生不知道。
一恍惚,竺泽生又说了很多事情,杨沪生连忙集中精力继续听下去。再分神到时候搞不好自己又要闹笑话了。
按照竺泽生所说,新军一般来说,以两师为一军,选取德高望重者担任总统。每个师下面设步队两个旅,每旅下设两团,每团下设三营,营下设四连。在师里面,还设有骑兵与炮兵各一个团,团下设三个营,骑兵营下设四个骑兵连,而炮兵下设三个炮兵连。除此以外,还有工程队一个营、辎重队一个营。
六个师中,按照电报所说,第一到第四师现在就在太原。
第一师统制关保。关保,满洲正黄旗人,乌扎拉氏。在担任第一师统制前,他原本是黑龙江副都统。
关保在道光初年就参加过征讨张格尔的战争,因为有功升为三姓佐领,太平天国挥师北伐,关保跟随侍郎恩华在河南怀庆围攻过北伐军,后来又追击而入山西,担任胜保部营总,可以说关保对山西地形还是很熟悉的。
在消灭了北伐军后,关保跟随和
攻陷庐州,为了这个功劳,加了二品衔,之后一直在河南、徐州一带与捻军作战,1859年关保以副都统记名,帮办傅振邦三省剿匪事务,因为有功又授予黑龙江副都统。在1862年,到黑龙江上任,这次因为湘淮军相继战败,大批能征善战将领战死,关保又让清廷从黑龙江那里招了回来,担任第一师统制。
第二师统制是鲍超,这个鲍超对杨沪生来说是老
人了。属于解放军转战湖南,被歼灭湘军中的漏网之鱼,这次也受到了清廷重用。
第三师统制是福兴。福兴,满洲正白旗人,穆尔察氏。在担任第三师统制之前,他担任镶红旗汉军都统。
福兴此人以一品荫生授三等侍卫。后来担任过直隶怀安路都司,督标中军副将。1851年升任广东高州镇总兵。1852年镇
了广东罗镜凌十八及广西郁林、博白起义,为此清廷授予他刚安巴图鲁称号,升他为广西提督。
升为广西提督后,因太平军进入湖南,清廷让他援救湖南,可福兴却因为要剿灭太平军留在后面的尾巴,走的有些太慢,结果又让清廷给他来了个夺职留营的处分。1853年,福兴跟随太平军到了南京外面,他当时隶属江南大营。清廷给予他三品顶戴,让他担任翼长,接着又晋升为二品顶戴,署江宁将军。1856年,授予福兴西安将军,帮办向荣军务,结果又因为江南大营让太平军打的四处溃散,他再次被革职留任。革职留任的福兴在江南大营与张国樑不和,俩人经常发生摩擦,为此,清廷让他到江西会办军务,1858年,因为伤重,福兴不得不回京师休息。此次成立新军,福兴再次出山,担任第三师统制。
第四师统制是马复震,他以前是左宗棠下属,因为他认为自己与太平军之间有着血海深仇,在左宗棠起义时,马复震与左宗棠分道扬镳,独自跑回清廷那边,这次也得到了重用。
除了这四个师,其他两个师统制分别是第五师统制英桂,第六师统制赛尚阿。
杨沪生了解下几个师的统制,有些不以为然道:“六个师中,三个统制是满人,一个是蒙古人,还有两个属于湘军系统,我看他们师与师之间,协同好不到哪里去。”
无怪乎杨沪生瞧不起新军,这些满人、蒙古人以前都是八旗出身,八旗军连太平军都打不过,让人家赶的狼狈逃窜,在远比太平军强悍的解放军面前,就是给了他们最先进的武器,这些没胆将军又能有什么作为?
“首长,根据情报,第五师与第六师,英桂跟赛尚阿只是挂了个名,清廷为了牵制汉人势力,不得不让他们信任的旗人担任正统制。这两个师中,真正负责的,分别是副统制张曜和张运兰。”
杨沪生一听张运兰不由得重视了起来。自己打了这么多仗,最危险的就是与鲍超和张运兰在皖南打的一系列战斗,这两个湘军将领不光有勇,他们还有谋。如果六个师统制都是这样人担任,杨沪生想不重视都不可能。
“哦?张运兰还活着?我还以为他跑到哪个深山里面当了和尚。他现在在哪个师?还有这个张曜又是哪
葱?”
“张运兰现在在第六师担任副统制,至于张曜,他是顺天大兴人,据情报,张曜由监生捐了个县丞,太平军起事时,帮助河南固始知县办团练,打败了李昭寿部,清廷赏了他蓝翎…”
和前面那些人不同,那些人不管是满人,还是蒙古人,或者是湘军系统,在太平军起义后,这些人都参加了军队或者团练,属于战斗经验极为丰富。
而张曜在太平军起义后,不过办了短暂一段时间团练(还是帮固始知县办的),1854年,张曜回了老家,1855年,升为知县,1856年到固始担任知县,1857年,升为知州,蓝翎换成花翎。1858年,因为李秀成攻固始没打下来,清廷赏了他个霍钦巴图鲁,升他为知府,加了个道台衔。
1859年,张曜到光州担任知州,1860年,加按察使衔,1861年升为河南布政使。1862年,当杨沪生和史秉誉在浙江开始发迹时,张曜才从文官转为武官,当时他是总兵。
可以说,张曜与八旗、绿营、湘军、淮军都没有关系,又都有那么一点关联。
杨沪生听这张曜每年都在升官,可升来升去,好象他的官并没做的有多大(杨沪生所知道的清廷官员都是一方诸侯,或者是朝廷重臣,向张曜这样角色,他以前连听也没有听过,让他重视自然无从谈起)。
“这个张曜很厉害吗?”
“能力还是有的,58年,李秀成统率七万大军北上鄂北,当时在固始与清军打了两个月,清军在城外的是江北大营胜保,城里是光州知州郑元善与固始知县张曜,七万大军,损失严重啊!”伍家铭以前曾经在李秀成部下吁天侯卜占魁手下当兵,当时太平军主力由固始转向湖北,捻军回防六安时,胜保等清军乘机突袭包围固始的太平军各营,与担任掩护的太平军展开
战,吁天侯卜占魁就是在那场战斗中被俘牺牲的,一说起固始之战,伍家铭立刻想起当时如果不是自己跑的快了一点,恐怕现在骨头都找不到了。
也许张曜很厉害,但杨沪生对他却没什么担心,他关心的是鲍超、张运兰还有马复震。这三人看起来没一个好对付的,当然,也正因为不好对付,清廷才让他们率领新编军队。
要是将新军消灭了,清廷再有钱一时三刻也无法组织起有战斗力的军队。
让杨沪生郁闷的是,打了这么些年了,曾国藩自杀了,左宗棠起义了,李鸿章
缩在庐州当了缩头乌
,看起来清廷不怎么样了,可怎么自己居然还会遇到一些硬骨头?还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
M.NiuDuN 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