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得罪一批人
李明峰这招,真可谓是狠毒至极。
增加一个亲王议政,肯定要分去议政王的不少权力,鬼子六肯定是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李明峰却
迫的奕䜣必须张口赞同这个提议!
恭王
的势力,其中的三分之一,是朝臣势力,也就是文祥、宝鋆、胜保等人;另外三分之一是他的亲眷势力,比如他的岳父桂良、老师贾桢、妹夫景寿等;最后三分之一则是皇族宗室的力量,比如敦亲王、醇郡王、孚郡王、钟郡王、刑部尚书绵森等。
这三股力量中最关键的,就是皇族宗室力量。大清王朝不是小皇帝载淳一个人的,大清王朝属于整个爱新觉罗氏,所以奕䜣只要得到了整个皇族的支持,他就具备和两宫太后对抗的筹码。
皇族宗室之所以力捧恭亲王,就是希望他能一改先帝作风,重新启用亲王、宗室来掌控朝政。
现在李明峰提出要求醇郡王也参加到议政亲王之中,奕䜣就无法开口反对了,因为他必须要维持自己的形象…皇族宗室的利益代言人!
七阿哥醇郡王和八阿哥钟郡王、九阿哥孚郡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所以醇郡王才是真正的皇族代言人,奕䜣要是反对醇郡王议政,就必然会引起其他皇族的反弹。
那样的话,恭亲王的执政基础将会受到破坏。到时候,再加上李明峰和两宫太后的刻意打
,奕䜣到底能站多久,他自己都不敢去猜测。
“恩,醇郡王
情敦厚,哀家也认为可以大用!”慈禧微笑着说道。
醇郡王奕澴是慈禧的亲妹夫,和慈禧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扶他上位是慈禧的最佳选择。
“六王爷、七王爷一起议政?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一直不曾表态的慈安太后此刻说道。慈安虽然不通政务,但是却也知道,两王议政总比一王议政要好。
两宫都赞同二王一同议政,群臣的目光又不由自主的都落到了奕䜣身上。
奕䜣心中暗叹一声,出班说道:“臣也觉得李明峰大人的提议甚好!老七和本王一同议政,不但能分担本王的政务,也有利于防止一王独大的局面出现,对我大清社稷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本王也推举醇郡王与本王共同议政!”
奕䜣此刻恨不得将李明峰生
活剥,但是现在却不得不装出笑脸来推举醇郡王议政。
慈禧看到奕䜣都表态了,于是就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恩,这样的话,大家的意见倒是都统一了。等到皇帝登基大典举行完毕,咱们就施行两宫垂帘、两王议政的法子。日常事物由两位王爷处理决断,然后再拟成折子递到哀家姐妹这里批准,最后再颁行天下。众位大人对此可有异议?”
“母后皇太后圣明!圣母皇太后圣明!圣上圣明!”群臣一齐跪下,高唱完颂词之后,再度山呼万岁,然后才爬了起来。
大清朝未来十年的治国方略就这么定了下来。
“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圣上,现在六部空额极多,而且军机处也仅剩文祥大人一人。还请太后和圣上下旨,重组军机处,以安天下臣民之心。”武英殿大学士贾桢说道。
奕䜣闻言,暂时
下心头的怨气,出声说道:“总理衙门也刚刚组建,也需抓紧补充人手!”
“军机处和六部衙门、总理衙门都是大清的中枢,确实不可久缺人手。但是现在事情繁杂,哀家看,还是等皇帝登基之后再说!”慈禧太后皱着眉头说道。
六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任命,肯定是各方势力的角力点,如果放在朝堂上来谈,恐怕立刻就要争论起来。所以,颇具政治才能的慈禧擅自做主,将此事先
了下来,等到各方在私底下达成协议之后再到朝堂之上公布,这样就显得和气多了。
“遵旨!”贾桢和奕䜣也明白慈禧的用意,所以也就退了下来,暂且不提这事。
“众臣还有何事启奏,全报上来吧!今
一并处理了!”慈安说道。
“臣有本启奏!”一人出班说道。
李明峰一瞧,这人五十岁左右,胡子花白,满脸和气,戴着蓝顶子,正是礼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宝鋆。
宝鋆将奏本递给了太监,然后缓缓说道:“祥琪这个年号是肃顺、端华等反贼所定,现在再用已经不合时宜,奴才建议趁着新皇还未登基,抓紧更换年号!”
“恩,此事前几
已经
代翰林院办理了,也不知办的如何了?”慈安太后一边说,一边将目光移到翰林院掌院学士李鸿藻身上。
听到母后皇太后提到他,李鸿藻连忙出班道:“臣和诸位翰林连同礼部的几位大人商谈多
,拟定了几个年号,臣等不敢擅自做主,还请皇太后定夺!”
说完,李鸿藻就从袖子中
出一分奏折递了上去。
“微臣和诸位翰林拟定的年号是隆德,礼部几位大人拟定的是兴德,还有几位大人提出用康庆二字。具体用什么,还是要请皇太后和两位王爷钦定。”李鸿藻倒是见机的快,恭王和醇王刚刚获得议政王的身份,他就开始溜须拍马了。
“隆德、兴德、康庆,这三个年号倒也中正,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看看倒底哪个合适?”慈安太后接过奏折,大略看了一眼道。
具体用什么年号,对于慈禧∪䜣、僧格林沁等人来说,并非要紧的事情,所以他们都不吭声,只是听着那些老学究们在辩驳。
倭仁、祁隽藻、翁心存、周祖培、李鸿藻等等进士出身的大人们,都在引经据典,为自己所拟定的年号找历史依据。
一会这个翰林老爷说,某某年号是引自《尚书》,马上又有某部侍郎反驳,说自己取的年号是集合了四书五经的
华所创造。就这样,数十个学问深厚的大人们就在大殿上争吵起来。
李明峰站在那里,听到众臣熙熙攘攘的争论了半响,心中渐渐有些不耐。
“娘的!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不是同治吗?这帮老家伙之乎者也的就会卖弄那点子墨水,听得人脑袋都大了!”李明峰心中暗骂。
又站了半响,老李发觉这场辩论很可能要再持续一两个时辰,终于忍受不住,站了出去,朗声说道:“臣李明峰自拟了一个年号,准备献与圣上!”
众臣听到李明峰的话,不
一愣,片刻之后,不少人都在低声轻笑。
此刻,众臣心中都在想:“李明峰,一介武夫罢了,他能提出年号?真是笑话!”
年号这东西,虽然关系不大,但是却紧要非常。
刚才在朝堂上争论年号的,都是当世大儒,学问深厚无比。即便是那些亲王、尚书、侍郎,假如出身不正,没中过进士,没点过翰林,也不敢出声。
他们生怕
了怯,让人笑话。
众臣此刻心中都在嘀咕:“这李明峰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竟然敢在这几位老儒面前卖弄!”
“李卿家也会拟年号?”慈安太后表情怪异的问道。慈安对李明峰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她也十分怀疑老李是否有这份学问。
“臣多多少少也读过几本书,字也认得不少!”李明峰厚着脸皮道。
听了李明峰的话,不少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李大人,起年号,看似简单,实则深奥,不是认得几个字就能起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贾桢轻轻的摇着头,微笑着说道。
在他看来,李明峰此举纯粹是自取其辱,看来这个新任的直隶总督,还是太过鲁莽,果然是军汉出身。
“李大人一片忠心,众位大人何不听听他的意见?”慈禧太后说道。
慈禧太后知道,李明峰是不会蠢到自取其辱的。他既然敢出来提自己的看法,肯定是有几分把握。慈禧暗想,没准这个李明峰早就在私底下让他的幕僚给做足了功课,现在正好到朝堂之上卖弄。
慈安太后听了慈禧的话,不
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赶忙说道:“妹妹所言极是!李卿家,你继续说吧!”
慈安暗想:“李明峰对我有救命之恩,众臣可以瞧不起他,但是我却不能这样。妹妹都能在关键时刻表明态度,支持李明峰说话。那我又岂能落后?”
李明峰看到两宫太后都出言支持他,此刻也来了劲头,连忙说道:“臣刚才也是灵机一动,暗想既然两宫太后要垂帘听政,咱们不如将年号定为‘同治’。同治之意就是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当然,其中也有两宫皇太后和圣上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思!”
“嗤!”一人轻蔑的笑了出来。
李明峰转头一瞧,原来是工部尚书倭仁。这倭仁六十左右的年纪,胡子花白,此刻正是满脸的鄙夷。
“这也太过直白了!李大人还是回去请个翰林做老师,苦读二十年诗书,然后再上朝议年号吧!”倭仁道。
倭仁此言虽然尖刻,但是祁隽藻、李鸿藻等“清
派”却颇为赞同,在他们看来,李明峰的年号,太没“技术含量”了,简直是在羞辱这些
学的进士、翰林。
慈禧太后说道:“倭中堂怎么这么刻薄,要哀家说,这年号确实不错!不但是哀家姐妹和皇帝同治天下,而且还可以解释为帝后和两位议政王同治天下。这年号含义颇深,虽然并未引经据典,但是却也算得上符合时局了。”
慈禧又增加了一条解释,群臣之中不少人都暗暗点头,也觉得这个年号确实不错。
“不引经据典怎么能行了?这年号历来都是
学鸿儒所献,咱们总不能用一个白丁的献的年号吧!”倭仁焦急的说道。
倭仁话音刚落,祁隽藻、周祖培、翁心存等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李明峰听到这几个老家伙不评价他的年号优劣,而是攻击他的“没学问”不
大怒:“白丁又如何?难道白丁献的年号就不能用吗?本官是没中过举,但那是因为本官不屑于参加科举!进士?翰林?给老子做老子都不做!”
李明峰声调极高,将心中的愤怒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样,也将那几个老学究气的胡子直翘,嘴角直抖。
工部尚书倭仁气的用手指着李明峰,颤抖的道:“你!你!好张狂!”
没等李明峰反击,有一人就站了出来道:“倭中堂息怒,李大人所言虽然有几分张狂,但是却也有些道理。咱们大清律例哪条规定了不许没中过举的官员提出年号了?”
李明峰转头一瞧,发觉此人二十三四岁的模样,身着三品武官的官服,看样子应该是满蒙亲贵,否则在这个年纪,汉人是断然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的。
“荣禄!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出声呵斥的正是恭王
的重要成员…副都统胜保。
荣禄?李明峰听到这个名字心头一跳。这荣禄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是慈禧的重要心腹,参与了镇
百
维新和义和团运动。现在的荣禄还没成气候,老李还不把他放在心上。
但是,他为何要替自己说话呢?李明峰心中暗想,看来回去还是要问问杜翰和焦佑瀛。
荣禄和胜保、文祥、桂良同为瓜尔佳氏,虽然关系比较远,但是怎么说也算远亲。今天桂良请了病假,文祥被圈
府中,朝堂上只有胜保一个瓜尔佳氏的长辈。所以,当他看到荣禄胆敢顶撞倭仁,胜保就赶忙出声呵斥,免得让荣禄得罪上一个不好惹的大人物。
胜保刚刚喝止了荣禄,但却又有其他大臣出班力
李明峰。
“倭中堂单以出身就否决了李大人的提议,下官也不敢认同!”
李明峰掉头一瞧,发觉是一个二品的外官出言支持他。
随着这人的表态,又有不少大臣都纷纷出班谴责倭仁的做法。片刻之后,倭仁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数十个官员都在谴责他,给这老家伙气的脸色发白。
李明峰看了一会,终于明白了个大概。原来这些力
他的都是捐官!
清朝自从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开始,大开捐官之门,到了今
,朝堂之上捐纳的官吏已经和正途科举出身的官员数量相差无几。
虽然人数上已经和正途官员相同了,但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向来瞧不起捐官,处处为难他们,甚至在排班上朝的时候也只许他们站在最后。
这些捐官早期还都是那种纯粹的有钱没学问的人,所以这口气也忍了。
但是自从咸丰朝以后,长
造反,不少地方大豪都组建团练,抗击长
。这些地方大豪为了合法带兵,也都捐了官职。
所以,现在朝堂上的捐官,实际上已经有不少都是颇具实力的大员,这些人早就不想继续忍受正途出身的清
官员的欺
。
虽然有心反抗,但是他们却都不敢和这些位居一品大位的中堂们发生直接冲突。
今天李明峰和倭仁的冲突,正好给了这些捐官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反击清
,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抗争。反正到时候这些中堂,只会记恨“非正途出身”的代表人物李明峰,他们自己呢,只需在后面摇旗呐喊就好了。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群臣纷纷出言赞扬李明峰起的年号通俗易通,符合时政,实为一等一的好年号。
随着捐官的反击,那些没读过多少书。对清
早就讨厌至极的王爷、贝勒、武将也加入到了讨伐清
派的阵营中。一时之间,支持“同治”这个年号的大臣占据了绝对的主
。
“好!好!好!现在不学无术的白丁竟然敢指责起
学鸿儒来了!好!”倭仁被气的浑身发抖,不知所言。
贾桢看到清
众人都有恼羞成怒的趋势,赶忙出言道:“众位大人,不必在此事上过于争持,老朽觉得同治二字并无不可!”
贾桢一边说,一边偷偷的给几个清
大佬使眼色,示意他们暂且忍耐。
贾桢也是正途出身,众清
派人士看到他出面调节,虽然有些不忿,但是却不好驳他面子,只能是忍怒退下。虽然怒气暂时
住,但是倭仁等人却都对李明峰怒目而视,看来这梁子是结下了。
李明峰看着愤愤不平的众清
,心中暗道:“这是何苦?老子就是提出个意见罢了,哪知却得罪了这么多人?这把可不划算了,为了出风头,竟然惹怒了好几个尚书、侍郎。”
M.NiUDuN 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