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给银子我造反
(PS:更新晚原因,停电…)
“咚!咚!咚!咚!”康熙八年正月初九的清晨,随着九门提督衙门卯时点鼓的敲响,正
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和和
成门等诸城门开城鼓依次敲响,城门也一一缓打开。当各地官府邸报和奏章进京必走的宣武门打开时,朦胧晓
中,一名专送八百里加急奏章的驿兵送先冲了过来,手里高举着一个明黄匣子,高喝着“云南八百里加急!云南八百里加急!”飞马入城而去。
“落轿。”宣武门旁,一辆正在行进的绿昵大轿中传出一个低沉浑厚喝声。轿子应声而定,轿帘掀开,一名身着从一品官服的汉人官员从轿中出来,那官员大约四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生着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十分之威严,浓眉下一双点漆般的眸子紧盯着驿兵入城的背影,口中喃喃道:“一天一夜之间,三道加急奏折,竟然全和云南有关…”
“呼…!”恰在这时,一阵冰凉刺骨的寒风吹来,那衣着单薄的官员情不自
的打了一个寒战,缩着脖子跺几下脚,摇头道:“但愿不是吴藩铤而走险,现在这个朝廷,经不起他折腾了。”话虽安慰自己,但那官员脸是仍然愁雾重重,低声道:“去年我大清岁入白银一千六百五十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一两四钱,虽比前年多了两百多万,可吴、耿、尚三藩就要拿走六百万,河工、赈灾、旗饷、军饷…,都要花钱啊。”
那官员正深思苦闷间,又一辆绿昵大轿在他身边落下,长着一张尖脸的吏部尚书济世把头从轿窗中钻出来,朝先前那官员
笑道:“王尚书,恭喜你啊。三年前你上书削减三藩军饷,三年来为我大清省下九百万两白银,换了一顶一品大员的官帽加户部尚书的位置,官升了,人也痛快了,可痛快是痛快了,今年云南终于因为欠饷出事情了。这回,王尚书恐怕没那么容易痛快吧?”
“济大人,你我同朝为官,虽说去年我驳了你吏部虚报的六十万两虚头,可我也是为了朝廷省钱,省下的银子我王煦也没往自己
包里装一文钱,你用不着这样幸灾乐祸吧?”那位王尚书义正严词的回击济世道。原来这位王尚书,正是三年前上书朝廷削减三藩军饷的原户部侍朗王煦,因为王煦一封奏章为朝廷省下大笔军饷,又亲自说服尚可喜和耿
忠接受削饷,
得吴三桂跟风,积功高升为户部尚书,同时也成了吴三桂的五华宫里挂了号的人物…当然是必杀名单。
“哼,懒得跟一个快死的人废话。”济世的头缩回轿中,一摔轿帘喝道:“进宫!”四个轿夫抬轿而行,留下忧心重重的王煦在那里发楞。过了许久,王煦才长叹着回到轿中,王煦的步履异常沉重,以至于将他补丁摞补丁的棉
都撕破了些许,但王煦却丝毫没有察觉,只是吩咐已经十分破旧的绿昵轿抬着他进城。
虽说王煦因为为官清廉兼理财有功,被孝庄太皇太后亲赐了宫中乘轿的殊荣,但王煦每次都是在金水桥下轿,步行入宫。今天也不例外,王煦桥边就下了轿,正要步行入宫时,康熙身边的侍卫曹寅快步跑来,双手抱拳道:“王尚书,皇上传你速去武英殿,事态紧急,请快一些。”
“武英殿?那不是皇上的寝宫吗?皇上为何在寝宫里召见我?”王煦心中一紧,隐隐生出一种不祥之感,点头答道:“微臣这就去。”
一路小跑奔至武英殿,殿前已然站满了康熙的心腹侍卫与善扑营布库,就连有伤在身的魏东亭和郝老四等人都在带伤值勤,看他们脸上浓重的黑眼圈,很可能已经是一夜未睡,见此情景,王煦心中更是紧张,知道肯定已经发生了大事。再进到殿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鼻青脸肿的康熙,然后就是康熙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和上书房大臣熊赐履、遏必隆等人。
“微臣王煦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煦战战兢兢走到康熙面前,双膝跪下三跪九叩行君臣大礼。而康熙的情绪明显不好,淡淡答道:“平身,赐座。”
“谢皇上。”王煦谢恩后并不起身,只是磕头问道:“微臣敢问皇上,皇上为何而伤?皇上龙体安康与否?”
“还不是吴应熊那混帐做的好事!”康熙抚摸着伤口在心底狠狠回答一句,嘴上答道:“王煦不必担心,朕的伤是昨天在御花园赏雪时不慎滑倒,不碍事,将息两天即可痊愈。”王煦这才起身半坐在太监搬来的椅子上,与熊赐履和遏必隆等人一一见礼。这时候,康熙拿起一封奏折,淡淡道:“王煦,这是平西王吴三桂刚送来的奏折,与户部有关,也和你本人有关,你看看吧,说说你的意见。”
“臣遵旨。”王煦必恭必敬的接过六宫总太监张万强转递来的吴三桂奏折,展开一看,见奏折上写道:“罪臣吴三桂跪启圣颜,康熙七年十二月初三,罪臣治下仁怀驻军千余众忽然哗变,北渡赤水攻占泸州,杀官掠银自据府城。同
,罪臣治下盐津驻军三千余也有哗变迹象,北上袭扰宜宾、高县诸地,云贵各地驻军亦有蠢蠢
动之象,形势一触即发,罪臣无能,已然难以控制诸军。”
“如果你吴三桂真不能控制住军队,那我们朝廷就省心了。”王煦心中嘀咕一句,接着又往下看,只见奏折上又写道:“罪臣为弥补过失,亲赴险地与
军谈判,得知一惊人真相,
军实际并无叛
犯上之意,只是自康熙六年户部削减云贵驻军军饷以来,滇黔驻军士兵粮饷连年不足,上不能供孝父母高堂,下不能赡养
子儿女,即便士兵自己也是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冬无棉衣,房无寸瓦,饥寒
迫,挣扎在垂死边缘!此番叛
,实则是走投无路,被迫铤而走险矣…”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看到这里,王煦已经怒不可遏,拱手道:“皇上明鉴,那吴三桂治下只有五万五千士兵,先不说吴三桂自己在采铜铸钱、煮盐产茶,单是朝廷每年拨给吴藩两百万两白银,平均下来每个士兵每年也有将近四十两纹银!也不说云贵地区人无三分银,物价低廉,即便是在中原地区,一家五口一年衣食花消也不过十两。每年四十两饷银,已经绰绰有余了!”
“可吴三桂一口咬定军饷不够,如之奈何?”康熙咬着牙,缓缓说道:“朕总不能将吴藩的士兵挨个挨个询问,问他们军饷是否足够。”
“皇上有所在不知,在云贵地区,每个士兵每年四十两,确实紧了些。”曾经带过兵的遏必隆壮着胆子,小心翼翼的替吴三桂说了一句公道话“吴藩之所以军需开支巨大,乃是因为云贵地处高原,粮食生产不足,即便是云贵百姓也需从外省购粮补充。吴藩军队军粮自不能从本地征购,需要全部从外省购买,这采购需要银两,运输也需要银两,还有兵器马匹的采购更是花钱,加上军队将领层层克扣盘剥,能落到士兵手里的,能有四两已经算是好的了。”
“既然开销巨大,那他吴三桂就不能裁军?”康熙怒气冲冲的吼道。这会不光是说了一句公道话的遏必隆,就连熊赐履和王煦都在心里嘀咕开了…要吴三桂裁军?那不是等于割吴三桂的命
子吗?同样的,康熙也知道现在不是
吴三桂裁军的时候,努力压抑住怒气后,康熙摆手道:“王煦,你继续看,看完再说。”
“扎。”王煦答应一声,又往下看,只见吴三桂在末尾写道:“罪臣吴三桂力劝
军归还泸州,返回驻地治防,并以罪臣的身家性命担保朝廷绝不追究责任。但
军提出条件有三,声言若是朝廷答应,
军定拨
反正,重归王化;若是不允,
军将继续北上,袭占四川湖南,乃至北渡湖北,自取军饷!罪臣不做主,仅能暂时稳住
军,并将
军条件上奏天听,望圣上做主。”
“什么
军条件?分明是你吴三桂的条件!”王煦又在心中嘀咕一句,仔细去看吴三桂借军队之口说出的条件,只见奏章上写道:“
军条件之首,提高云贵驻军军饷,直至足以糊口;条件之二,今年之内,足额补发自康熙六年以来克扣之军饷;条件之三,请斩克扣军饷之罪魁祸首,户部尚书王煦,抄家灭门,以定军心。”
“王煦,你怎么看?”康熙见王煦脸色
晴不定,知道王煦已经看完,便试探问道。王煦皱眉沉思许久,摇头答道:“皇上,依微臣看,第一、二条绝不能答应,若是同意,定然后患无穷!第一条提高军饷,若是皇上同意,那将我大清九十万余军队一起闹将起来,也是要求加饷,那开支朝廷无法承担。第二条弥补军饷也不能答应,如果补发军饷,那耿藩与尚藩也必须补发,加起来便是六百万两,已占朝廷岁入三分之一还多,朝廷同样承担不起。”
“那第三条呢?”康熙盯着王煦的眼睛,一字一句的问道。王煦离座下跪,取下自己的顶戴花羚,朗声答道:“皇上,如果取下微臣的项上人头能够稳定军心,那微臣死而无憾!”
“只答应第三条,不同意前两条,只怕杀你也是白杀。”苏麻喇姑
嘴道。康熙点点头,并不置可否,只是转向遏必隆和熊赐履问道:“遏爱卿,熊爱卿,你们怎么看?”
“微臣愚钝,觉得
军所请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遏必隆素来是墙头草,那敢旗帜鲜明的和吴三桂做对,更何况现在吴三桂和鳌拜已经勾搭在了一起。遏必隆含糊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此事必须皇上乾纲独断,皇上说怎么办,微臣就怎么办…,哎哟。”说到这,遏必隆突然捂着肚子,惨叫道:“皇上恕罪,微臣忽然腹痛如绞,请皇上允许微臣去太医院诊治。”
“没用的东西!朕找你来商量,真是瞎了眼睛。”康熙那能不知道遏必隆是在耍赖,不敢搀和吴三桂的事,怒气冲冲答道:“去吧,如果要是疼死了的话,朕亲自去给你祭奠!”
“多谢万岁厚爱。”遏必隆的脸皮确实不是一般的厚,磕一个头撒开脚丫子就溜,没命的逃出这是非之地,换来康熙、苏麻喇姑和王煦的一阵白眼。康熙又在心里骂了一句,转向熊赐履问道:“熊国公,吴三桂提出的条件,国公怎么看?”
“
秋之时,吴越争霸,越国战败,几近亡国,越王勾践入吴为奴,受尽屈辱。”熊赐履并没有直接回答康熙的问题,而是缓缓说起了人所共知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一雪
辱。究其原因,可归咎于十六个字,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
“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康熙反复默念着这句话,想起勾践的卧薪尝胆和韩信的
下之辱,被吴三桂要挟的怒气也渐渐消了。直到康熙的脸色缓和,熊赐履才离座下拜道:“皇上,我大清内有鳌拜之
,北有沙俄虎视耽耽,西有葛尔丹自封为王,不肯臣服,东有台湾郑氏割据海岛,袭扰海疆;以上都已公开与皇上敌对,如果这南方再不稳定,那大清可就真是四面环敌了。”
“依臣所看,皇上
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除葛尔丹,只能一样一样来。”熊赐履沉声道:“贪多嚼不烂,过多树敌,只能自取其
。诛灭鳌拜之前,稳住三藩才是上策。”熊赐履又补充道:“皇上,微臣听闻那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昨
已经下狱,昨夜又在狱中遭遇刺客,险些丧命。微臣认为,那吴应熊绝不能死,若是吴应熊一亡,可真是将吴三桂
到了鳌拜一边,于国于民都有害无利。”
“国公不用说了。”康熙闭上眼睛,打断了熊赐履的话。英武殿中陷入一片寂静,过了许久后,康熙终于睁开眼睛,断声说道:“朕可以学勾践,但朕不做汉献帝!藩饷之事,朕要和那吴三桂斗上一斗!最低底限,朕不能让那吴三桂完全称心如意!”说到这,康熙喝道:“王煦何在?”
“微臣在。”王煦朗声答道。
“你去顺天府大牢传旨,让那吴应熊回府居住。”康熙冷冷道:“告诉那吴应熊,正月十五吴藩使队进京进贡,命他代父行礼,商讨补发云贵军饷之事。”话虽如此,康熙后来可是为这个决定悔青了五脏六腑,后悔的原因自然是为什么不决定直接和吴三桂使队接触谈判,而是招上了吴远明这个货真价实的泼皮无赖…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