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抉择
王静辉刚刚回到汴都开封,皇帝赵顼可能是出于想让他休息一下的缘故,并没有直接召他入宫面圣。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闲着,在他刚回来稍作安顿后,徐氏的李管事便来到驸马府中拜访。
在王静辉还在路上的时候,便发信给徐氏,希望他们能够在王静辉到达汴都之前联络各大有背景的商家,看一看能否组成一个财团筹集资金对大宋的北伐战争提供钱粮物资。尽管河北富豪家族在此之前便已经组团为北伐战争输血了,但是他们也在看王静辉的脸色。毕竟是对大宋的百年宿敌开战,而且在大宋立国之后就从来没有赢过的对手。尽管他们在朝中和河北系官员有着非常深的联系,但是他们还是非常不放心的,他们在等驸马的最后举动,所以提供的战争援助也并不是非常充足。
现在大宋对辽国展开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但这个时候想要再次追加战争援助,朝廷枢密院和中书也不愿意答应了,而他们自己也很怀疑这次战争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经过近十年的武力扩张,尤其是在大宋
并西夏之后,大宋从这一系列战争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战争收益,但是同时也让大宋的牲畜市场价格大大下跌。
十年前汴都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牛车,就连京城的达官贵人在每年出城踏青的时候,也都是牛车。但是在现在,牛车也只是在拉很笨重的货物的时候才会用上。在大宋马匹已经算不得是珍贵的资源,大宋
并西夏后通过战争不仅仅获得了大量的战马,还连养马的地区也一并归入了大宋的领土范围。尤其是大宋商人参与到战争中后,朝廷根据商人的贡献大小给予了很大的鼓励政策,使得这些牧场能够在战争后快速的恢复起来重新产生效益,这是巨量的金钱投资所买不回来的。要是光等着朝廷把仗打完再来开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呢。
大宋商人随着大宋军队的脚步在后面大发战争财,获得了难以估量的好处,往日大宋价格高昂的马匹牲畜价格却因为这几年来大宋的胜利而渐渐走下坡路。尤其是在西夏全部被大宋所
并后,牲畜的价格下降的非常明显。尽管所有的大宋商人没有想到牲畜的价格会下跌的如此厉害,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已经在西夏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了。
在大宋商人的眼中,辽国和西夏没有什么不同,再加上这几年大宋商人通过走私还有海外贸易等途径,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力,辽国能够给他们的好处和西夏差不多,都是在畜牧业上。但是一个西夏已经让牲畜的价格大跌,这就使得辽国对大宋商人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没有高昂的利润回报,他们是不会乖乖地把金钱砸在大宋军方手中的。
在大宋发动对辽北伐作战之后,也曾想来组织大宋商人提供战争贷款。朝廷尽管不缺钱,但却不想因为发动战争而动用自己的财政收入。大宋已经在这两三年内实施了大规模减税政策,这都是需要雄厚的财政实力来做保证的。现在减税政策还没有见到驸马所提出的效应,只是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大宋统治高层也不愿意就此半途而废。
相比自己动用财政收入来发动战争,倒还不如采用西夏战争中向大宋商人融资的模式,朝廷所付出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利益而已,但却能够换来大量的战争经费。而且比如像农田、牧场甚至是盐场、矿藏等,有了商人的参与其中,大宋朝廷不过是出卖数年的所有权而已。等年份一到收回的时候,那可就是收回一个完整经过前期建设的牧场和矿山,朝廷也省去了前期的投入。
现在大宋军队已经完整地控制了长城以南的辽国区域,燕云也被大宋纳入囊中,可以说大宋朝廷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个时候就算商人参与进来对大宋朝廷来说也是可有可无。
不过在考虑到燕云地区一直以来便是辽国的经济支点,契丹人从唐朝的时候便开始接受中原农耕文明,然后趁唐末五代之
趁势而起建立国家到现在,契丹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汉化最为彻底的游牧民族,他们已经基本上变成农耕文明了。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上至少有百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随着契丹人的汉化越来越深入,他们对燕云十六州的开发也越趋近于成
。除了在农业耕作技术上相对于宋朝还显得落后之外,其他诸如水利灌溉等都建设得非常完善。这里是不需要大宋商人
上一脚的!
李管事将这其中的原委和王静辉诉说了一阵。这段时间他联系到的商家倒是不少,对于出不出钱来介入这次北伐战争都很有疑虑。况且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朝廷也未必会让商人继续参与进来。类似河北商人在进行战争贷款的时候,也是只拿出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的经营下已经是很成
了,大宋朝廷这次接过手就可坐收渔利,所以对河北商人的贷款也是非常的小气。这还是看在他们与朝廷之中显贵来往密切的份上,朝廷才作出的让步。
王静辉没有想到这小小的战争贷款居然中间还有这么多门道。不过话要是说回来,自己要是向朝廷进行战争融资的话,所得的利益绝对不会这么少,皇室和朝中大臣肯定会买自己的面子。不过王静辉心下也是比较愧疚了,他在开战前便给大宋朝廷提供了近一千万贯的战争经费,还有几十万石粮食。大宋军队筹谋已久,打得契丹人措手不及,战争进行的这么快的同时也意味着大宋的战争成本支出也会相应的降低。
估计自己提供给朝廷的那些战争捐款不说能够担负起整个战争的费用,但是担负起三分之一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大宋朝廷避免了财政上的短期压力,但是大宋商人却失去了向朝廷进行战争贷款的最佳理由。而且朝廷在没有太大财政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在贷款条件上对商人要求的比较苛刻一些。
“其实这也是一笔生意,不过买卖双方的来头都比较大就是了,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双方谈不拢也是很正常的!”王静辉呵呵的笑着说道。
李管事有些苦笑的说道:“改之倒是心放的
宽,不过这一次你不在汁都开封,仅凭我的号召力招来商人是很容易,但要是和朝廷做生意,那我可就不行了,这种事还是改之最为在行!”
“现在大宋军队势如破竹,虽然达到了北伐的目标,但是由于辽国统治高层到现在也没有把北方的军队调到南方来和宋军
锋,而仅仅凭借着地势和原燕云辽军抵抗,这也使得大宋朝廷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说法。所以现在判断战争是否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这都要看圣上和朝廷诸位大臣心中是如何盘算的才能够有最终的定论!”王静辉笑着说道。
“难道这仗还要打下去?!”李管事疑惑地说道。
王静辉摇摇头笑着说道:“珍泉兄,上面的心思岂是你我所能够揣度的?!不过这种继续北伐的想法估计每个宋人都会有吧。至少大宋军中和那些急于想通过立策来升官的官员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的!”
“那改之心中对此事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也说不上来!”王静辉也有些微微发苦,想了一会儿笑着说道。
“哦?”听到王静辉似是而非的回答后,李管事也闹不明白了,便说道:“圣上和诸位大臣一直都很看重改之,这一次圣上三番五次催促改之北上,估计就是为了对燕云有个定论的!”
“有时候我也很难把握事情的进程,现在我把珍泉兄找来召集商人也是为了做两手准备,免得到时候筹集巨量资金的时候手忙脚
…”
“改之,你有办法?”李管事有些急切的问道。这几天他把生意上有来往的大商家都联系了一下,这几年天下所有的大宋商人都知道王静辉很少出手做什么生意了,不过依然保持着要做就做大生意的惊人记录。宋夏战争期间单是为了给朝廷提供各种援助,就使得当初那些胆大的商人跟着驸马发了横财。现在看上去这种生意没有什么做头了,但是只要驸马出手的话,就凭这号召力还是令那些大富豪非常心动的。
王静辉笑了笑说道:“现在也没有多少把握,这要看朝廷下一步对待辽国是何态度,还有便是战争的走向。现在放下话为时尚早,不过肯定能够做得这笔生意罢了!”
在王静辉入宫面圣的同时,李管事便已经和他的生意伙伴开始展开活动筹集资金了,因为王静辉在他的话中特意加重了“巨量”两个字的音节。尽管李管事和他的生意伙伴现在还没有办法猜测王静辉有什么办法,朝中形势李管事他们自有耳目来侦测,现在局势这么混乱任谁也没有把握住天下的走势,所以他们也无法判断驸马心中到底想要干什么,毕竟像以往那样参与战争获得分红是不大可能了,到底王静辉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他们获得利润呢?这实在是让这些商人费解的很。
“圣上,至于朝廷进兵与否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王静辉笑着坐在一边。这个时候王静辉正在年华殿,这里是太上皇的书房,太上皇赵曙现在并不在这里,在一旁的是王安石、司马光和文彦博。
习惯了在福宁殿议事,第一次被皇帝赵顼叫到这里,王静辉多少有些不习惯。不过在这里远要比福宁殿舒服的多,也随意的多,至少他不会像王安石等人那样在这里还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最重要的是他对现在的局势并不是很乐观,对辽国发动战争远比他想象的轻松的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战略目的,而且还没有伤及大宋的根本,这可不是太祖两次北伐所能够相比的。
也正是因为宋辽战争的局势令人出乎意料的顺利,也才使得年华殿内的气氛也格外轻松。在这个相对并不是很大的空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位置,皇帝赵顼穿的也不是龙袍而是绣着隐隐龙纹的便装,是以王静辉是绝对不会客气的。其实这样也算是“自污”的一种,王静辉在后世看过很多史书,在加上在这个时空也没有少读历史典故,想到史书上那些皇亲国戚为了躲避嫌疑而作出种种可笑的行为,当时的王静辉虽能够理解,但也在心中颇为可笑,不过到了现在他走到这个地位的时候,又不得不拾起前人已经用烂了的招法来保全自己。想到这里他心中除了可笑之外,剩下的也只有一丝说不清楚的东西了。
“爱卿可但说无妨!”
“此时进兵与否一是看实力,这是根本之所在;二是要看有无必要继续进兵,这中间又牵扯到长城以北的土地对我大宋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而且又要看辽国的存在对我大宋是否能够继续形成威胁…”王静辉说道。
司马光、王安石和文彦博听后不
相互看了一眼。尽管王静辉没有直面回答皇帝赵顼的问题,但从隐约的言词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当今大宋最炙手可热,也许是大宋立朝以来最受皇帝恩宠的驸马心中对于继续北上进兵攻击辽国,甚至是直捣黄龙消灭契丹是不那么赞成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对的!
这是一种信号也是一种基调,并且对于这样的情况王静辉是在很早以前便对大宋统治高层提示过的。他并不主张一次
通过一系列决战直接消灭辽国,而是希望能够在收回燕云的基础上放辽国一马,让辽国成为大宋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一道屏障。
说起来对这样的建议从长远上来看是实在让人感到惊叹的,这是一个立足大宋长远发展的建议,而并不是像外界大宋书生们那种
渐上升的消灭辽国的狂妄叫嚣。诚然以现在的战局来看大宋消灭辽国也许并不是一件很难以达到的目标,但是相应的大宋也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不过最终王静辉还是忍住了不直接说出自己内心中真正的想法,而是通过隐约的言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也使得在场的众人心中能够理解为什么王静辉能够在预想到宋辽开战之前便匆匆离开汴都开封,皇帝赵顼向他发出了很多召他回汴都的密旨后他仍然赖在杭州不肯走的原因所在了。任何一个在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提出放辽国一马的人,恐怕都会成为大宋所有读书人的敌人,这明显的就是等于放虎归山么?!
当王静辉的话说出去后,年华殿中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诚然王静辉以其今时今
的地位来公开倡导这种基调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麻烦,但是王静辉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这个决定需要大宋统治高层来承担,而并不是他来独自承担。这是要为历史负责的!谁也不能够担保今天看上去奄奄一息的辽国,他
不会出现转机来个咸鱼翻身继续制约大宋,谁也不可能打这个保票!
“看来改之是选择‘和’了?!”皇帝赵顼微微笑着说道。
“是战是和完全取决于圣上的意志!”王静辉回答道。
“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此刻能够停止兵戈对大宋最为有利!我大宋通过这次北伐已经达到了收复燕云的目标,如果继续向北…臣即使不通军事,但也明白越是向北,前方的补给越是困难。而此刻辽国的
兵都还集中在北方,现在辽国大定府应该已经知道析津府被攻克的消息,估计前段时间调兵南下的话应该已经到了大定府的周边,这次北伐想要克以全功恐怕会有风险莫测!”司马光站出来说道。
司马光说完之后看了王静辉一眼,从眼神上看司马光对王静辉不主张继续深入战争是很赞赏的,但是却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真实看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这也让司马光非常看低。王静辉的脸皮则比以前厚多了:“你以为我能够像你一样啊!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名
之一,你要是直接提出被贬换个位置也就罢了,但是要是我开这个口,赵顼一个脸色不对,说不得我就再也别想跨进福宁殿的门了!”
司马光说完后,王安石和文彦博都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司马光的意见。这几个人里面若说谁最有骨气,恐怕还是非司马光莫属!
M.NiuDuN 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