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风 下章
第三百九十四章 生疑
 “嘴是懒汉,手是好汉”也许是因为大宋在宋辽边境的突然袭击,使得辽国上下对这次宋辽争执格外关注起来,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罕有的一个月未出宫门去各地游猎,辽国统治高层也都成天面无表情的进出议事厅。

 在韩琦突袭得手后,辽国燕云十六州驻军也不是没有反击过,可是除了损兵折将之外没有任何效果…韩琦在发动突袭前便已经准备好修整城防工事的材料和工具,三城一旦被拿下,便立刻组织运输并且将三城的战俘与居民强制编入夫子的行列去修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已经将三城修得如同铁桶一般,并且还在三城周边各自修建了两座小型城寨,派出重兵把手,加上新收获上来的粮食,韩琦已经决定赖在这里不走了。

 韩琦的城防工事非常完善,契丹军队在他占领三城后的第三天便在涿州集结了五万军队攻击新城,试图想要趁韩琦立足未稳之际把宋军赶回去。不过在新城城下丢下三千尸体后,契丹将领不对这长得如同刺猬一般的新城望城兴叹,在他看来想要短时间攻克城池夺回新城根本就是强人所难。

 更里契丹将领非常心惊的是,他的探子回报,在大军驻扎周边五十里的范围内多次发现宋军骑兵的踪迹,数量上不详。这一消息彻底让契丹将领没有了任何想法,不过这也给他一个撤兵的理由,尽管他不知道对方有多少骑兵部署在这周围,但就算没有骑兵的威胁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夺回新城是绝对不肯能的,与其在这里白白让将士无谓的战死,还不如留下实力把手涿州。

 韩琦的确在这里准备了不少骑兵,整整三万受过严格训练的骑,有这么一支骑兵部队在这片区域游。才使得任何契丹来军都不敢只集中精力来攻打城池,并且这支骑兵还担负着保护向三城运送辎重军事物资的马队。驻守三城的宋军最不缺少的便是粮食,城中的粮食足够让他们吃上一年还富富有余,但是他们手中的火器、弓箭等物质却经不起这么消耗的。为了降低这些一次用品的消耗,宋军引用了几年前保安军之战中守城的策略,在城防工事上大量设计弩炮。将城中居民空房拆毁以补充为弹药。可以说进犯新城的契丹军那三千损失倒是有大半都是被宋军用弩炮发的铺天盖地的砖头给砸死的,任何人只要接近城墙一定距离,面对宋军的弩炮攻势都不得不收缩回防,那种砖头如雨可不是谁都能够消受的了的。

 宋军本来计划在新城拖上辽军几天,等辽军损失惨重疲惫不堪的时候再使用这支骑来给辽军以最后一击的,不过没有想到辽军只打了两天便当机立断撤退了。这不仅让宋军守将大为恼火,在佩服辽军将领审时度势的本事后,无奈之下便派骑兵尾随攻击看看能够有什么战国,但是这辽军守将显然在撤退的时候也不放松警惕,平平稳稳的又回到了涿州。

 韩琦阻止了手下继续向北进攻想要攻下涿州的想法。他不是军事家但却识大局,他明白现在攻下这三城恐怕是到了契丹人的底线了。以现在宋军的实力攻下涿州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但是一旦攻下涿州最为麻烦的便是契丹人要和他玩命,宋辽两国也会爆发全面战争,这可不是韩琦所愿意看到的。

 虽然不能继续向北进展,但令韩琦非常欣慰的是皇帝赵顼发给他了密信中对他这次行动给予了赞赏。在背后支持他,这也不让他送了一口气。皇帝赵顼对韩琦的要求几乎都答应了下来,最重要的是赵顼已经下令征调西军一万兵和杨崇岳一起奔赴河北,估计很快便可以到了。

 韩琦没有想到皇帝赵顼居然这么支持他,最令他欣慰的是杨崇岳和西军一万兵的到来。杨崇岳本人年轻有为。刚刚三十岁便坐上了西军主帅之一的位置令大宋上下极为侧目,更最重要的一万兵更是让河北驻军如虎添翼…所有人都知道,在经过灭夏战争之后的西军战斗力极为强大,甚至有人拿西军和汴都卫戍中央军相比,作出了西军是大宋第一军的论断。虽然韩琦心中对这个论断不屑一顾。他对大宋军方的底细比较清楚,不过这西军士兵的素质比自己手中军队素质高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韩琦更明白随着杨崇岳和这一万西军的到来。他知道朝廷已经等待很久的肢解西军计划可能真的要实施了。西军在灭夏战争中战功赫赫,大宋立国后太祖太宗本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精神数次北伐,不过都以惨败而告终,西军是大宋立国后百年来第一支灭国的军队,这么一支军队又该如何何去何从,朝廷中众多大佬都已经拭目以待很久了,不过就是碍于双方势力都掺杂在其中不敢贸然妄动挑起战火罢了。话说回来,谁要是先来这么一下子,保证道最后大家一起完蛋…支持新法的王韶,支持保守派的种谔,当然还有本身便是保守派一面大旗的富弼,算来算去还是保守派的损失更大一些,不过王韶是王安石坐下唯一拿的出手的大将,对王韶未来的归宿,这个拗相公自然心中有另外一番打算,不想现在就废了王韶。

 说起来西军当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一个便是现在马上就要前往河北就任副帅的杨崇岳,他的背景非常简单,天波府的人世代忠于朝廷,皇帝身边唯一可以带刀的便是六名御赐带刀侍卫,这个极为荣耀的位置几乎每一代天波府都可以毫无疑问的会入选在内,这也算皇家当年对杨家遭遇的一种补偿、一种信任;另外一个便是十万定西军的首领王顺了,他的身份只有朝廷统治高层才知道,王顺便是小王驸马最小的弟子冰封,相对于杨崇岳,一人火烧嘉宁军司并且潜伏在泼喜军中的冰封更具有传奇色彩。和杨崇岳一样,冰封还能够好好的在定西军中待着。这全都是皇室对小王驸马的信任,再加上冰封的身份秘密等级之高,也没有知情者敢天下之大不违利用此事公然弹劾小王驸马,恐怕这一消息一旦公布开来,首先定西军就要造反了。

 西军之构成非常复杂,可以说是四方在一个棋盘上下棋。保守派和变法派是对头,不过两家同样也不愿意看到皇家参与进来,而且三家担心更多的便是西军的稳定与否对大宋西北的防务安全占到了决定地位,相比之下倒是王静辉更加从容。

 对于减少皇家对西军的想法,削弱西军是势在必行的,不过如何削弱却是一门更加深奥的学问。王静辉对传统帝王将相的那套**的削弱手法非常不屑。唯一稍有好感的便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不过那也同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至少王静辉自己认为需要削弱的不是军队战斗力,而是将领在军队中的个人影响和烙印,不过想是归想,要做到这么完美显然是不可能的。王静辉自己也曾在后世的军队中待过,对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后世即便是在未完成统一,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成建制的**部队叛是极其罕见的,但是即使如此,军人对英雄的崇拜依然如故。想要消除将领在军中的个人威信和烙印可以说的徒劳无功的。

 王静辉曾经多次阻止过任何人对西军现有状况进行改变、调动,都是因为西军所处的位置是以前西夏的国土,项人建立的国度虽然被大宋所摧毁,项王族也被押解到汴都开封监视居住,但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组织了小规模的叛组织。借着西夏复杂的地形和人文情况来和大宋驻军相互周旋。西军对此也采用了很多办法,除了武力镇之外,便是将当地人口全部打撒重新安排,并且视大宋的需要将一部分壮劳力充为大宋奴隶,这也大大缓解的当地的治安状况。不过尽管如此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王静辉也知道自己再这么阻扰下去,恐怕就是连自己也落不了好果子吃。唯一的办法便是疏导…在不影响西军整体实力的情况下,分别从中原军中抽调组建新的军队,与西军建制轮换协防,这样西军的一部分精锐将会逐步替换道河北诸路与辽国的防线上来,而西军整体实力变化不大,新补充进来的军队可以凭借雄厚的实力来对付西夏那些残余的小鱼儿小虾,以此来锻炼军队。

 王静辉的建议得到了宋朝统治高层的一致同意,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同时他也向大宋统治高层提出如何处理定西军的问题…定西军因为要防范北方阻卜部的进犯还有要对辽国从西方进行牵制,所以这就要求定西军必须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为此要吧定西军后反叛的威胁降低到最低,那就要使用原来参加灭夏战争的其他西军精锐进行调换。尽管如此,王静辉却没有提定西军高级将领的问题,因为这中间涉及道冰封、鼎澄、佩澄三个弟子未来的命运的问题,所以他对此回避了。

 杨崇岳和一万西军调到河北诸路受侍中韩琦所节制,这也开始了大宋内部大规模换防的序曲,对此王静辉也是无可奈何,一能够撑到今天这个局面已经不易,要知道历史上宋朝对武将的压制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最为苛刻的,原本上历史中狄青完全可以在西征中取得更大的战国,但仁宗对他所最为看重的将领还是下达了召回令,困境中的西夏得以死灰复燃;王韶刚刚多了熙河也被神宗赵顼所召回,熙河就发生了叛,更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岳飞了,他的命运可谓是悲惨至极。宋朝的这条“铁规”不知道葬送了多少立志建功沙场的英雄豪杰,说回了历史上王韶的结局想对于岳飞的冤死、狄青的吓死,他恐怕还是最好的。

 时间很快便进入了熙宁五年的九月,此时北方的天气已经渐渐寒冷。面对大宋不断的在正南、西南的频繁军事调动,辽国感到疲惫不堪,宋辽两国在南京道与大宋接壤的边境地区前后又有过十余次大小冲突,但结果都是辽国铩羽而归,非但没有夺回韩琦所占领的三城。反而还损兵折将大扫辽国这个大国的面子。至于西京道和上京道边境地区已经处于糜烂状态,磨古斯和大宋的定西军视着边境于无物,随意进出劫掠,表面上这些帐都是挂在磨古斯的头上,但实际上磨古斯根本就不敢南下西京道进入定西军的范围,南阻卜部已经被定西军所控制。

 对于糜烂的外部局面。辽国已经黔驴技穷,而大宋的使者苏颂也在接到皇帝赵顼措辞严厉的诏书后,在谈判桌上的表现愈加强硬,使得他的对手张孝杰极为被动。到此辽国统治高层终于意识道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便是答应苏颂所提出的各项和谈条款,另外便是举全国之力和大宋一战定胜负。可惜辽国的统治高层根本无法在这两路中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大宋的和谈条款太过苛刻。而举国一战更是难上加难,没有足够的底气哪里还能够摆出决战的姿态?此时契丹人发现只靠口头甚至少量的武力威胁便可以获得大宋岁币甚至是土地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路对于辽国来说更加艰难!

 “先生,三人前辽国终于答应签订和谈条约了,对于我大宋所要求的各项条款全部答应。并且还请求重开椎场以供两国进行贸易…”彦生说道。

 “嗯!”王静辉心思似乎并不在这上面,契丹人在这场斗争中根本没有任何的胜算,签订条约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罢了,不过他没有想到契丹人才玩了几个月就玩不下去了,这么快签订条约实在是让他出乎意料之外。

 “先生,中书受圣命刚刚把宋辽两国签订条约的要点送过来。不过学生以为这里面似乎有些地方让人费解!”彦生有些迟疑的说道。

 王静辉放下手中一直把玩的茶杯笑着说道:“难道契丹人在这条约中又设下了什么圈套不成?”

 彦生笑了笑道:“这圈套倒是没有,这份条约总体上看对大宋极为有利,而对辽国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丧权辱国了,不知道张孝杰还有没有这个脸面去继续做宰相!”

 “张孝杰的脸皮是非常厚的,况且这个人也有本事。深受耶律洪基的器重和信任,再加上和耶律乙辛的关系,就算他想辞相,耶律乙辛也不会答应的,更何况此人对黄白之物视若性命,又岂会自毁长城?!”王静辉笑呵呵的说道:“这份条约中定有什么稀奇的条款令你不解吧,捡重点的说出来听听。看看契丹人为何突然又愿意答应这份合约了呢?!”

 “学生最为不解的是辽国在条约中互开椎场这一项居然主动提出了易战马的事项,并且写在条约上的就有三万匹之多,下面的附约中还写到‘若两国需要的话可酌情扩大战马易,但战马易需以铜钱来易’!”彦生皱着眉头说道。

 “哦?!”王静辉听后皱了皱眉头,问道:“枢密使和中书来人对此有什么说法没有?!”

 “没有,他们只是奉命将这份合约内容送过来就走了,并没有多言!”彦生回答道。

 王静辉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难道契丹人又有什么能人了?!”他摇了摇脑袋,似乎想要把这个想法清除出去,王静辉接触的契丹人非常少,其中印象最为深刻便是肖佑丹,对手的细心和手段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不过肖佑丹死后他好再也没有见过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契丹人物了,就是从大定府那边反馈回来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契丹官员资料中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才智极为出众的人。对此王静辉心中只是感到庆幸,毕竟肖佑丹这样危险的人物是少一个算一个,一也看出肖佑丹当初的心思了,纯粹是置他死地而后快,对这样的人他就更不能留手了。

 “先生,可有什么不妥?!”彦生说道。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虽说辽国压制我大宋主要靠的是骑兵,不过燕云十六州地区虽是农业地区为主,但其中比较低矮的山地还是很多的,在这样的地形上,骑兵的作用会大大折扣,只有过了这片区域后,才是骑兵的主要战场,这对宋辽两国来说都是一样的!”  m.nIUdUnXs.cOm
上章 宋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