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制举
王静辉此时想到的便是德军的三大制胜法宝之一的参谋制度,这种制度在王静辉的眼中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宋朝现在军队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问题,最重要的便是可以防止历史上明朝出现的“太监监军”这才是王静辉所看重的。虽然中国历史上太监来当监军在哪个朝代都有,但在明朝的太监手里发扬光大,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王静辉的印象中,宋朝的太监中最有名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李宪了,不过李宪的水平可比明朝的同行要出色多了,但这也是个不好的兆头,难保以后宋朝不会出现明朝那样的太监监军。尽管李宪在历史上是个非常不错的监军,但王静辉也想借此机会把宋朝开始有所抬头的太监监军扼杀在摇篮里,恐怕这参谋制度一出,李宪这辈子就没有上战场当监军的机会了。
王静辉沉思了半天说道:“殿下可曾记得在下献给韩相的沙盘?”
赵顼不知道王静辉为什么突然提起沙盘,但他还是点点头说道:“记得,这东西虽然简单,但摆在宫中的那套沙盘让人对边疆的形式是一目了然。目前由边疆的军士到宫中为工匠提供地形,所做出的沙盘也不少了,除了这汴都方圆五百里的地形做成沙盘外,还有与西夏临近的秦、凤、泾源、大顺城一带也做成了沙盘,与辽国接壤的地形还没有呈送上来,所以进度慢了些。改之,你怎么突然问起沙盘了?”
王静辉笑着说道:“殿下。既然有了沙盘。就必须需要有能够看懂和使用沙盘的人才可以!殿下可能会认为这种人很好找,庙堂之上人人都可。但在下认为这样的人本身所具备地条件极为苛刻,这沙盘可不是随便那位大臣都能玩得转地!能够使用沙盘的人,必须具备通地理、知敌我兵情、有很高地军事才能的人才能具备,只有这样的人根据反应上来的军情。才能很好地使用沙盘,为圣上和群臣讲解敌我军情,才不会导致使圣上和众位大臣做出错误的判断,殿下说这样的人好找吗?”
颍王赵顼听后低头想了想后说道:“改之,这样的人翻便满朝文武还真不好找…莫非…莫非郭逵适合这样的职务?但这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王静辉笑着说道:“殿下,若是光是为了讲解沙盘上的敌我力量对比来用郭大人,那确实是大材小用了,不过这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也一时半会无法说清楚,仓促之间恐有疏漏。还请殿下给在下一点时间,让我再好好琢磨一下,等考虑周全了,写出道策论供圣上、殿下和群臣参考。”
颍王赵顼虽然想听听王静辉是怎么来一劳永逸的解决类似狄青、郭逵这样的武将入朝为官所受的困境,但他也知道王静辉想出地主意恐怕没有他所说的这么简单,按照以往的惯例,他的方法将可能会是最为有效的,如果王静辉要是现在就能全盘拖出。那他的才华就实在是太可怕了,他说需要段时间,应该是有了主意需要修补,这才合乎道理。不过让赵顼比较
惑的是:刚才王静辉说虽然有好办法,为什么现在不便实施?
王静辉听赵顼把心中的这点疑问说出来后,反问赵顼:“假如圣上依从了这些谏官地奏章。那你认为圣上最有可能会把郭大人安排到那里去当官?”
赵顼听后为之愕然,这个问题可是太有难度了,当年狄武襄被贬黜京城的时候,是去当地方官,而郭逵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还真不好说。
王静辉笑着说道:“殿下可曾记得几个月前西夏谅祚派遣使臣吴宗的事情吗?那吴宗竟然敢对我大宋出言不逊,可见西夏君臣对我边关已是虎视眈眈。司马大人那道奏章说得好,西夏人是不会放弃对我边关的掠夺的,今年西夏和我大宋之间肯定会兵戎相见,不过看样子也应该规模不大。在下妄自揣测圣意认为:如果圣上以从了那些谏官地奏章,出于保护郭大人的想法出发,最好的安置地点便是陕西四路,应该是个宣抚使的官职。而且郭大人现在是我大宋少有的良将,又对前些日子在下所献的兵器有所了解,估计他可能在陕西四路会再为我大宋创下奇功,如不出意外,殿下年底便可以听到西夏边关传来的佳音了!所以在下以为圣上此时应该对谏官退让,让郭大人回到边关来震慑西夏,这样才是对郭大人最好的保护!”
经王静辉这么一解释后,颍王赵顼立刻豁然开朗,心中对王静辉的才华更是钦佩的五体投地了。赵顼非常通情达理的说道:“王兄过几天就要参加制举科试考了,这策论也不急于一时,你先忙好试考吧,我等着你考场高中!”
王静辉说道:“这样也好,反正下月初四便要大考了,前后也不过几天时间,等我写好后,会让人送到颍王府的,不过策论也只是个建议而已,能不能入殿下的法眼还要等看过之后再说了!”
颍王赵顼呵呵笑道:“王兄策论从未让我失望过,我预祝王兄能够考场夺魁!听说殿中丞苏轼苏子瞻也在这里?”
王静辉说道:“苏兄父亲苏洵先生身患肺痨,在这里治病,现在快要好了,子瞻兄一直在这里照顾苏先生,我也受益颇多。”
赵顼早就听说苏氏父子在这里居住,想要拜访一下苏洵,同时也给王静辉和蜀国公主一点单独相处的机会,所以便让王静辉召唤管家带他到苏氏父子那里去。临行前,王静辉还特意叮嘱赵顼要注意和苏洵相处的时间不要太长,苏洵身体虽然好转,但仍然需要多休息静养。赵顼点头知道后。便随着引路的管家王福到苏氏父子居住的那个小院去了。
赵顼走后,书房中便只剩下了王静辉和蜀国公主两个人。刚才王静辉给颍王赵顼出主意地时候。旁边地蜀国公主听的两眼满是倾慕地神色,对于自己心上人那份算无遗策的本事最是崇拜,再加上那份才情,就是自己心目中完美伴侣的形象。心中自是高兴。
王静辉不知道蜀国公主心中特别着
于他分析事件时那副成竹在
的形象,否则他会把赵顼再拉回来重新上一课,以博得蜀国公主心目中地好感。他走到书架前拿下来几个小盒子来到蜀国公主面前,这是他为了讨好蜀国公主而专门找人制作的几个棋牌游戏。
怎么来和心仪的蜀国公主交往,对于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王静辉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的问题。王静辉受家教影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虽不奢望能够像二十一世纪男女之间那样爱的死去活来,心中只是盼望着有份平和悠长而又温馨的恋爱,但在这个时代男女结婚前都没有见过面,更不要说双方有什么感情交流了。
蜀国公主因为身份所限,王静辉不可能天天把她从皇宫中给拉住来纵情于山水之间。就连见面也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才可以如愿以偿,这对两个处于思念当中的情侣来说,当真是难熬地很。王静辉也希望能够从蜀国公主这有限的相会当中,最大限度的使双方都能互相了解,以前只有诗词和跳棋作为纽带,这是他所不能
足的,所以他特意将后世那些小棋牌游戏找人做出来,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小东西来增进双方的好感和了解。
王静辉看到蜀国公主对这些小盒子有些
惑不解。便笑着解释道:“公主每
在宫中生活实在是乏味的很,而我又不能每天看望公主,所以便制作了这些小东西,希望能够在公主烦闷的时候,聊以解闷儿。这些都是和跳棋类似的棋牌小游戏,很简单地。非常有趣,公主有兴趣来玩玩吗?”
对于王静辉这么体贴细心,蜀国公主此时还能说些什么,两只明月一样的眼睛,似乎
上了一层轻纱,多
来心中所受的委屈和烦闷都被王静辉这只言片语给消融了。赵浅予轻轻点点头后,便和王静辉坐在茶几前学这些小游戏了。
这些后世的斗兽棋、军旗、扑克牌的新奇玩法很快的便吸引了蜀国公主地眼球,加上她聪慧无比,很快便学会这些棋牌游戏的玩法。这让王静辉不得不感叹曾经同宿舍的“情圣”曾经的指点:要千方百计的哄女孩子高兴。看着笑面如花的蜀国公主,王静辉也不
感叹情圣这句箴言真是古今通杀。
正当两人玩的高兴,颍王赵顼这个王静辉现在最不
的人还是回来了。赵顼还没有进书房就在门口听到蜀国公主那清脆悦耳的笑声,心中正佩服王静辉讨女孩子喜爱的手段,等他一进门便被满脸都是纸条的王静辉给吓了一跳。细问过后才知道原来王静辉和蜀国公主玩扑克牌,输得满脸都是纸条,赵顼不
莞尔:这个才子不仅会造兵器,连这讨女儿家高兴的小玩意儿也是精通在行,这份“博学”可真够让人吃惊的了。
拿过王静辉所做的军旗,看着棋面上面刻着什么骠骑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字样,心中很是疑惑,经过蜀国公主这一解释玩法后,也是心中感到有趣,正好做玩具来玩。这就是王静辉改造后的军旗,用这个时代各种武官的称号来代替司令军长的名称,以大吃小,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一套。
赵顼看着妹妹满脸愉悦的笑容,哪里还有今天早上在鱼池旁忧愁的样子,心中对王静辉这哄女孩子的手段也是佩服的紧。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了,赵顼便起身告辞,带着妹妹蜀国公主会皇宫去了。王静辉依然是看着恋恋不舍的蜀国公主上车远去,对着已经消失在长街尽头的马车默默说:“我们会在一起的!”
颍王赵顼在皇宫离与蜀国公主分手后,便向太监问明英宗赵曙正在福宁殿批阅奏章后,便让太监领着他去面圣。见到英宗赵曙后,颍王赵顼便把和王静辉商议的过程详细地向英宗赵曙做了汇报。赵曙听后长时间沉
不语。
沉默了一会儿后。英宗赵曙说道:“王静辉此人真是算无遗策,颇有当年武侯之风。连朕心中对郭逵地安排都能想到,真是令人称奇!不过听你刚才所说,王静辉是认为郭逵这次绝对不能在汴都待下去了?”
颍王赵顼说道:“王静辉的意思也是这样认为地,不过他想到的是借着郭逵这次出京。正好安排在与西夏对抗的陕西四路上出任宣抚使,这样一边守卫边疆有位朝廷可以放心的将才,另外郭逵对新武器有一定了解,让他带着这些武器一起走,在抗击西夏
扰地时候会更有把握。我想等王静辉参加完制举科试考后,把策论完善呈送上来,如果朝廷看着可以施行的话,那郭逵就会在边疆积累军工再次回到汴都,担任一个新的职务,这个职务肯定是王静辉策论中以解决像狄武襄和郭逵这样的官员一入枢府便遭众臣猜忌而设立的。”
英宗赵曙对王静辉这次的策论很重视。因为祖宗定下的法制就是抑制武将,这才导致有太多的人都栽倒在枢密院,结局最让人扼腕的便是仁宗时代的狄武襄,竟然因此遭到贬谪后忧郁而死,而郭逵现在地处境与当年的狄武襄相比算起来已经是不错的了。如果王静辉的策论能够使英宗赵曙成功的解决这个困扰大宋文武官员百年的死结的话,那功劳可想而知,就是连赵曙也要感谢他。当年狄武襄的遭遇不仅使武官人人自危,文官集团也是扼腕不已。连仁宗皇帝得知最后地结局后,也是后悔的到临死也念念不忘。当时还是皇子的赵曙对此也是唏嘘不已,自当上皇帝后也是希望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结果自己赏识提拔郭逵,反而还是走上了老路,这怎能让他不对此忧虑?
英宗赵曙沉默良久后默默的说道:“再过七天便是大考了。就看这个才子表现了,希望他莫要朕失望…”旁边的颍王赵顼听清后先是愕然,后是替自己地妹妹蜀国公主感到高兴,心中也不
期待几天后在馆阁中举行的制举科试考了。
大宋治平三年三月初六,英宗赵曙继位三年来第一次制举科试考终于开考了。早在去年朝廷便把开制科的消息已经传达到全国了,各地自认为有才的士子都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汴都,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制举又称制科,习惯称为大科或贤良。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应试人的资格,初无限制,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并准自荐。后限制逐渐增多,自荐改为要公卿推荐;布衣要经过地方官审查;御试前又加“阁试”试场在秘阁,及格为“过阁”御试即殿试,内容要求更严:试策一道,三千字以上,当
完成。试考成绩分五等,上二等向来不授人,第三等与进士科第一名相当。有官人均升转或蒙拔擢。制科非常选,但它给士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入仕机会。
初六这天,王静辉整理好衣装后,便带着试考用的笔墨纸砚出发到秘阁参加试考,他现在已经准备充分的不能再充分了。今天在秘阁先考“过阁”试,试题是与进士科相同,都是诗词墨义和经帖,这项试考对于王静辉来说简直是毫无困难,看过题目后,便用
笔龙飞凤舞的答卷了。
墨义经帖在王静辉的眼中看上去更像是后世的简答题和填空题:《论语》中孔子的话“作者七人矣”考得就是这“七人”的姓名。这样的题目对于可以把书倒过来背诵的王静辉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倒是诗词项目的答卷让他踌躇了半天:三国。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考卷上要求词调不能用水调歌头,这让王静辉想起苏轼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改之,这诗词就不用再考虑水调歌头了,你那‘明月几时有’已经让人没有办法在这个词牌上出头了,估计考官是不会出这道题了…”
王静辉苦笑着看着试卷想到:真是让苏子瞻给不幸命中了。不过更使他为难的便是诗词题目是三国,这个题目可真是够刁钻的,想来想去还是苏轼那首“大江东去”最合适这个题目,但那是自己曾经的
区,因为他想留下这篇名垂千古的佳作成就苏轼古今宋词第一人的名头,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倒是让他为难了。
m.nIUdU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