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宋 下章
第九章 国须柱石扶丕构(五-上)
  尚书右仆

 一个微微有点驼背的老仆人拖着一盏油灯,引着四个二三十来岁的官员朝侧厅走去。一路之上,之间府中道路走廊的两侧,隔上好远才会挂上一盏油灯,昏暗的灯光,仅仅能勉强照明而已。那老仆将这几人引到侧厅坐了,便即告退。有两个老厢兵奉上茶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官员拨开茶碗,放到鼻下闻了一下,道:“这是信军的茶。”

 坐在他旁边的一人却叹道:“这又算得了什么好茶?这是堂堂左丞相之府,竟连蜡烛都见不着。”

 “如今蜡烛多贵,常兄不知道么?”那嗅茶的官员一面将茶放回案上,一面道:“现今本来物价就贵,泸州又是大宋蜡烛的主要产地,如今是连寺庙里的香烛都点得少了。”

 “哎,多事之秋!”那姓常的官员微微叹了口气,便不再说话。

 左仆府书阁。

 司马光翻弄着手中的名帖——刑恕和常安民他是极熟悉的,刑恕是程颢的学生,他是也算是司马光吕公著的门人,他才华横溢,很早就中了进士,甚至一度受到王安石的赏识,但因为对王雱批评新发,得罪了王安石,在熙宁初年被赶出京师,当了一个小县的知县,回来司马光与石越合作主持撤并州县改革,他那个县被废除,因为吕惠卿从中阻挠,刑恕就一直被这么闲在那里,这些年间,刑恕开始是在嵩书院一面任教职,一面读书;同时也给《西京评论》写点文章,和司马康关系极好。石越抚陕时,据说刑恕曾一度因富绍庭的介绍,想去石越幕府谋份差使,但不知何故,石越对他非常冷淡,他在陕西待了一个月,便悻悻回到洛,直到不久前,才因司马光的推荐,又做回崇文院校书——也算是个阁馆。

 常安民也是旧年轻一代中的英才,他是熙宁初年的太学生,进入太学的时候,不过十四岁,熙宁六年中进士,王安石曾经对他百般笼络,但他不为所动。后来因为言语得罪安敦,屡受daya。也是前不久才被荐为仓部员外郎。熙宁年间的太学生,七成是新,三成是石,常安民在太学生中名望极高,还偏偏是旧,不能不说是一个异数。更何况常安民与蔡确是连襟,这更加要让司马光等人对他青眼有加了。

 但另外两个名字——建州李绾福州吕彰——司马光就非常的陌生。又是“福建子”一个念头突然冒了上来,司马光按捺住那种莫名的嫌恶感,将手中的名帖放在案上,抬头看了一眼眼前的蔡京,温声问道:“元长,这李绾和吕彰,元长可认得?”

 “相公问得可是李绾李公权、吕彰吕伯?”蔡京笑道。

 司马光微微点头。

 却听蔡京又笑道:“这倒巧了,下官昨才见过他们。”

 “哦?”“相公可知道杭州西湖学院出了个食货社?”

 “食货社?”

 “是一个人数极小的学社,听说不过二十来人,但因都是江、浙、淮、福建六路的名士,在东南颇具声势。这个学社还办了一本《食货》,下官略略翻过,大概是主张义利为一,重事功,讲究经世济用,他们专门研究历代食货财计之学,反对抑末厚本,主张农商并重,要求即轻徭薄赋,又要保护富人。依下官所见,他们对钞、钱庄、互市、海外贸易极为关注…”

 “这无非是石学支派。”司马光不以为然的说道。

 蔡京笑了笑,摇头道:“依下官所见,这食货社虽然与石相主张有相近之处,但区别甚大。他们对理学、新学、石学都有批评,甚至对孟子和董子都多有指责。下官就看到他们有人说大程小程之学是不知痛之学,又认为六经皆史,新学妄解经义,说到底不过是无用之语,也有人嘲笑石学其实全无体系,无非几块破烂缀成,甚至有人说石相也就一部《论语正义》作得好,但也全是疏阔之语;又骂孟子、董子常常曲解圣人之意歪曲儒术…”

 司马光听蔡京侃侃而谈,不免目瞪口呆,问道:“那他们以为世间可还有学术?”

 “那自是有的,”蔡京笑道:“便是他们的失火之学。他们可是要为儒术立大体、定大略的。他们说孔子之术,就是治国平天下致万世太平之学。要治国平天下致万世太平,奢谈道德文章,性命义理,那只能南辕北辙,愈行逾远。要成此外网之学,唯一的功法,就是重事功,做有用之学。而这食货理财之术,便是他们最看重的有用之学。”

 “这未免失之偏颇”司马光摇了摇头。

 但司马光对食货社居然没用全盘否认,却不免令蔡京吃了一惊。他捉摸不透司马光的真实态度,因又笑道:“其实下官对他们所知不多,便是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昨李绾、吕彰和下官说的。李绾、吕彰都是西湖学院出身,熙宁十五年的进士,早在食货社还全无名气的时候,便已是其中成员。因他二人懂账目,对会计条例也极,登第后也没用外放,被吕吉甫相公留在太府寺权任主簿…”

 “唔。”司马光听到这二人竟然是吕惠卿所用,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蔡京却假装没看见,只笑道:“依下官所见,他二人来见相公多半还是为了游说钞之事。”

 侧厅中。

 李绾和吕彰局促不安的换着眼神。求见宰相时,即使被安排在侧厅等上一两个时辰,也已经算是优待了。以前求见吕惠卿的时候,他们有过在门外等了三天的记录。但是,对李绾和吕彰来说,投奔司马光,却到底是一个极为无奈的选择。在此之前,他们曾经设法求见过蔡京和李清臣。这两个人,蔡京对食货社非常了解,连李绾和吕彰曾经年轻气盛的在《食货》上撰文过嘲笑石学和新学也非常清楚——这也是李绾和吕彰明明是吕惠卿提拔重用的官员,却不敢去见石越与王安石,反而硬着头皮来见司马光的理由——因此,他们在蔡府上,忍受的只有加倍的讥讽和嘲笑。而他们的顶头上司李清臣,在知道他们是所谓的“吕”之后,李府的大门就对他们彻底关闭了,李清臣根本没兴趣听他们说任何事情。这样的遭遇,如果在司马光府上重演,无论是李绾还是吕彰,都不会太感意外。

 天知道李绾和吕彰是忍受多大的屈辱才来到这尚书左仆府,他们并不想卷入任何争,而是希望能够有机会施展所学。吕惠卿曾经给了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机会,他们在西湖学院时研究从子到钞的一切纸制货币,甚至连王莽的币制也有涉猎,而吕惠卿即是他们的同乡,更是钞的倡导者、推行者,他给他们一个机会,可以不要去做州县主簿,可以在钞局了解、观察钞的运作…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拒绝?

 这也不能成为一种罪名。李绾和吕彰心里对吕惠卿的感激也是毫不作假的,面对甚嚣尘上的废除钞的声音,他们在同僚的聚会中为钞辩护,为吕惠卿的钞政策辩护,难道便是一种罪名?

 对于李绾和吕彰来说,对司马光品格的信任,几乎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两个人因为过度的紧张,身体已经有点僵硬,只能用眼神互相鼓励着对方。

 对面,刑恕和常安民却轻松的有一拨没一拨的聊着天。

 “…小程学生未必及得上桑长卿。”刑恕轻轻的哼了一声“常兄可听说了,汴京流言说内头六哥常常装病逃课…”

 常安民却皱眉道:“这到底只是流言,岂能当真?”

 “我看空来风,未必无因。若依我见,原是大程学生做资善堂直讲最好,有桑长卿、小程先生二人之长,无二人之短,可惜大程先生身体却不太好。”刑恕拨鼓似的摇着头,一面又对李绾、吕彰笑道“公权、伯,也不用太拘谨,不会这么就快便能见着。能见时,下人自来会通报的。”

 常安民也道:“司马相公极礼贤下士的,公权、伯不用太拘束。”

 “是。”李绾和吕彰忙齐声应道。

 刑恕与常安民见他们如此,不由相顾莞尔。

 刑恕不由笑道:“公权、伯的高见,我和常兄都是颇以为有理,才敢冒昧引荐来此。便是你们那食货学派,我虽然不能全然苟同,但若讲究经世济用,司马相公也定是赞赏的。本来这治理国家,理财食货原也是离不了的,其间真不知藏着多少学问,况二位所言,其根本终是不离圣人之教。如今钞正是国家心腹之患,若二位之策当真能解此难题,前面便是青云之路…”

 “富贵青云,非下官等敢奢望者…”一提到钞,李绾和吕彰立时便来了精神。  M.nIUdUNXs.cOm
上章 新宋 下章